2025年10月中旬,国际舆论被一则传言搅得沸沸扬扬,不少外媒和自媒体炒作“巴基斯坦用中国技术提炼稀土出口美国”“中国为反制巴方出台稀土新规”,甚至宣称巴基斯坦向美国赠送稀土样品,要与中国“分道扬镳”。这些说法越传越广,连《环球时报》记者都在10月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专门提问,希望中方回应这一“背刺论”。
面对漫天谣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接戳破了闹剧本质。他明确表示,巴美矿产合作一事,中巴早已充分沟通,巴方反复强调与美国的交往绝不会损害中国利益和中巴合作;至于被热炒的“稀土礼物”,根本不是稀土原矿,只是巴基斯坦工作人员购买的宝石原矿样品,和稀土毫无关系。林剑直言,那些传谣报道要么是不了解实情,要么是故意捕风捉影,本质是想挑拨中巴关系,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
很多人其实没搞懂稀土领域的核心逻辑——稀土的关键从不是“谁有矿”,而是“谁能把矿变成可用材料”。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都有丰富稀土储量,但能将稀土提纯到99.99%甚至99.9999%级别的技术,目前仅中国掌握。正如马斯克所言,就算美国挖出稀土,最终仍要运到中国加工。巴基斯坦虽有稀土矿,但其加工能力仅限于初级破碎和简单物理富集,产出的“稀土浓缩矿”纯度最高仅90%,连工业应用门槛都达不到,更别说用于F-35战斗机磁体、AI芯片蚀刻材料等高科技或军事领域。
更关键的是,中国从未向巴基斯坦转让稀土提纯核心技术,巴方掌握的只是初级选矿技术,处理后的产品既无军事价值,也不涉及高科技用途。所谓“巴基斯坦偷送中国技术给美国”,要么是对稀土产业链一无所知,要么是刻意造谣。巴美矿产合作,更像是巴基斯坦在外债压力下,为吸引美国资本的宣传策略,真要落地生产,没有中国的技术和工业能力根本无法推进。
![]()
还有人将中国新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与这事绑定,称中方在“反制巴基斯坦”,这更是无稽之谈。中国此次对含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及稀土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行为,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与巴基斯坦毫无关联。明眼人都清楚,这一政策真正针对的是美国近期“掀桌式”的无理打压,是中美博弈中的正当反制手段。
美国对这一政策的反应也很说明问题——特朗普当局突然慌了神,毫无征兆威胁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究其原因,稀土技术管制叠加原料管控,直接戳中了美国工业和军工业的“软肋”。美国急需高纯度稀土支撑高科技与国防产业,没了中国的提纯技术,手里的稀土矿就是一堆无用石头。他们想在全球构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但绕开中国建立完整产业链,难度极大且耗时漫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谣言的源头多来自印度网站。印度之所以积极传谣,本质是看着美巴走近心生焦虑。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有高度战略互信,而美印之间并无这种坚实关系。印度没能力阻止美巴合作,就想靠造谣离间中巴,要么盼中国向巴基斯坦施压,要么盼舆论破坏中巴友谊,可惜中巴“铁杆友谊”根本不是几篇谣言能动摇的。
![]()
中方此次迅速辟谣,不仅是澄清事实,更是亮明中美博弈中的底线立场。而且稀土管制或许只是中国的“小试牛刀”——据联合国报告,到2030年左右,全球核心制造业45%的份额将集中在中国,从低技术到高技术产业链环节,中国都有完备配套能力。这种工业实力,才是中国真正的底气。
现在美西方想搞“去中国化”供应链,但离开中国的工业体系,他们的再工业化目标很难实现,有西方专家甚至悲观表示,中国可能彻底阻断西方国家再工业化路径。美国用关税威胁中国,显然不是正确打交道的方式,中方早已表明态度: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美国若想解决稀土问题,最终还是得坐到谈判桌前,遵守市场规则、正视中国诉求,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这场围绕稀土的谣言闹剧,不过是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小风波。它提醒我们,关键供应链动向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但只要中国握牢核心技术、保持战略定力,只要中巴友谊经得住考验,再多挑拨与造谣,最终都只会白费力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