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明确的作战分工传统,作为军事指挥官,应该统筹全军,坐在战略指挥的位置上,以最少的损失换来最大的战果,但有一人不同,他就是刘志丹军长,最终在战争期间牺牲在冲锋陷阵的路上。
得知这一噩耗后,刘懋功大怒,对宋任穷怒吼道“打个碉堡还要军长上,怎么没人拦下他?”。
刘懋功究竟是谁,刘志丹作为军长又为何会带头走向冲锋的位置?
刘志丹的军中往事
![]()
从1928年开始,中共陕西省委根据党在第6次代表大会上所制定的方针,开展军事运动,也被称之为兵运,实际上就是派遣共产党员打入军阀内部发展党组织学习军事训练干部,做士兵和下级军官的工作。
主要是因为当时北伐战争中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让我们意识到了发展自己力量的重要性,当时的刘志丹上过黄埔军校又是陕北人,曾经被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任命为陕北特委军委书记,所以派他前去实施兵力最为合适。
1930年10月1日,刘志丹前往甘肃,开始收缴国民党民团的武器,并且在当地发展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队伍,刘懋功就是在刘志丹的引导下加入红军,走上了革命队伍。
![]()
刘懋功出生于1916年,祖籍陕西澄城,出生在甘肃庆阳。
当刘志丹辗转到甘肃并带领他加入红军的时候已经是1934年,这一年的刘懋功正好18岁,红军所带来的新政策给逃荒至此的刘懋功一家分到了土地和良田,刘懋功因此深受感动,所以立志要为农民翻身而斗争。
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正式转入中国共产党,在接下来的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刘懋功担任过红26军二团团长红十五军团第78师234团连政治指导员等,在他的心目之中,刘志丹向来是自己的领路人和明灯。
![]()
加入军队之后,刘志丹在军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和强大指挥能力让刘懋功非常佩服,就算是当时我军装备简陋,补给困难,甚至还要面临各种困境,刘志丹也从未放弃,总是在思考如何扭转局面寻找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刘志丹在冯玉祥从苏联回国组成国民军联军之后,还曾被中央派遣去其部队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政治部的组织科科长,在军,师,团,营,级别建立了政治工作机关,为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纠正军容风纪开展了新式练兵,让官兵的觉悟迅速得到提高。
刘志丹所组织的这支军队在后来的东出潼关和会师中原等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志丹在这支队伍中还交了不少朋友,比如第四路军营长韩练成。
![]()
此人在后来蒋介石挑起内战时是站在坚决反对的立场的,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后,韩练成还尽可能避免和解放军作战,于1947年爆发的莱芜战役之中,韩练成还和华东野战军秘密联系,为我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后续的一系列事件都得益于当年刘志丹在军中任职时对他的教诲,即使是韩练成在1984年病逝之前,依然在肯定刘志丹所建立的功勋,他表示刘志丹将军为西北培养了大量人才,自己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才走上革命道路的。
![]()
刘志丹到达榆林之后,担任了陕北特委军委书记,随后就根据当前的形势召开了红石峡会议,提出了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的武装的重要思想,这才有了后续的兵运。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刘志丹返回家乡保安,再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斗争,把宝安县民团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对他们进行改造,在内部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反动派的枪杆子从此变成了自己的枪杆子,同时发展地方的群众基础。
刘懋功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像刘志丹这样游走于敌我之间的存在总会引起一些非议和猜忌,而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刘志丹作为我党早期的优秀干部,竟然因此而牺牲。
关于刘志丹牺牲的事件
![]()
1936年3月31日,刘志丹作为军长率领二十八军渡河东征,不久之后就牺牲在山西战场,关于刘志丹将军牺牲的事件,如今最为认同的是,他于4月14日攻打中阳县三交镇时意外身亡。
从当时对刘志丹阵亡的消息披露来看,当时敌军在《阎方发布的红军东征战况》中1936年4月14日记,刘志丹于今晚在中阳县三交镇南山,被阎军队的孙楚部徐团击中,子弹由脊背穿透前胸不久牺牲。
4月21日,天津大公报津中央社电讯报道“我军徐团在中阳十楼沿河一带收剿残匪,遭遇数名追捕三名,刘志丹于14日晚在三教南乐被我军击中,弹穿前胸,传已死亡”。
![]()
至于我军方面,最早记载刘志丹同志牺牲的事件是当时担任一军团一师三团政治委员的萧锋,他在师部见译电员送来电报师长陈赓阅读之后立刻起立脱帽,当时的政委杨成武见状也很快起立。
最后是由参谋长耿飚念出电文,“刘志丹军长组织战斗,在冲锋中被敌机枪狂射,不幸光荣牺牲”。
4月26日的《红色中华》报道了后方军民追悼刘志丹的事情,并称“刘志丹在此次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甚至有些进入陕北苏区进行采访的外国记者也在记录之中写道,“刘志丹是在东征途中牺牲”,但也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比如在报道之中强调刘志丹是在领导军队突袭敌军工事时受了重伤,刘懋功在得知刘志丹牺牲的消息后,自然无比伤心,但在了解到相关的消息之后,更多的其实是愤怒。
![]()
无论是来自己方还是敌军的报道,关于刘志丹牺牲的消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牺牲在了冲锋的路上。
因此刘懋功曾对宋任穷怒吼,怎么打个敌军的碉堡还要军长亲自上,当时怎么没有人拦下他?
其实从职位上论,当时的宋任穷要高于刘懋功,但面对这样的质问,前者并未生气,他自然知道刘懋功和刘军长的关系密切,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难免会有些激动,所以只是默默说道“他想去,没人阻止得了”。
深层次的悲怆
![]()
其实按照当时的国内情况,军事干部非常紧缺,尤其是像刘志丹这样有过国外留学经历,又有过组织革命根据地建立经验的同志,都是我军的凤毛麟角,之所以在后来爆发的战争中放弃指挥的位置,带领突击队去炸碉堡,主要是因为当时特殊的社会情况。
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到过刘志丹“意外牺牲”的事件,1935年的陕北肃反和整风运动曾经使刘志丹等人命悬一线,根据后来一些老同志对延安整风运动的回忆,此次所谓的抢救运动直接把刘志丹抓了起来,若不是长征胜利,中央红军到了陕北,或许刘志丹同志就会被杀害。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刘志丹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本来他是高级指挥官,完全没有必要冲锋陷阵,之所以冲在最前方,就是为了洗刷自己,证明自己对党的忠诚。
![]()
虽然刘志丹前期一直在敌我之间周旋工作,但他的一身清白不容污蔑,所以他宁可冲锋陷阵,牺牲自己,也要证明自己不是特务,如果没有当时的所谓肃反运动,刘志丹同志也不至于牺牲。
当年刘志丹被冤枉抓捕后获得释放时他曾说过“中央来了,把我们全都放了出来,救了我们的命,大家不用多说,今后一定要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奋斗,要在战场上英勇拼杀,让党在实践中考验我们,我们都是忠贞不二的”。
在出发去东征之前,刘志丹也曾对妻子说过,人的一生中一定会碰到有人要耍手段搞诡计,但我对自己的同志总是真诚以待,为了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
![]()
这时候的刘志丹同志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在后来的“三交战斗”中下定决心以死明志,这一次的带头冲锋,不仅是要作为同志们的榜样,也是要为自己洗刷冤屈,而最终的牺牲则是刘志丹用生命来诠释了自己的清白。
他的努力并未白费,到了全民族抗战时期,西北革命根据地对刘志丹同志的贡献和政治品质进行了深入了解,中共中央开始高度肯定并对他进行高规格纪念,到1940年,中央还指示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志丹县修建了烈士陵园,并对烈士刘志丹进行了迁葬。
所以说刘懋功的表现并不是质疑军长带头冲锋的行为,而是对那些在战争期间陷害自己同志行为的不齿与愤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