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俄国博主对本国米格战斗机的一点看法,本文是最后一篇。谈论飞机如果脱离了国家的历史和政治发展背景是毫无意义的。军用航空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国家的外交雄心、精英的态度、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以及对大型项目的整体驾驭能力。
美国的情况不足为奇,第五代战机几乎已形成近千架的系列,包括四种机型(F-22、F-35A、F-35B、F-35C)。“东大”也紧随其后,成批生产成都J-20和沈阳J-31。而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则仅有数量不明的苏-57和模型兼作战用途的苏-75,这与俄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的实际能力相符。
而苏联当年的能力远远强大得多,并且成功地利用了这些能力,创造出了战斗机家族如雅克(Yak)、苏(Su)、伊尔(Il)、米格(MiG)。在80年代末,米高扬设计局制造了颇具吸引力的MiG-29,并在MiG-29M中进行了一次相当成功的“修正工作”,解决了原型号的主要缺点:增加了作战半径、扩展了武器选择,并配备了现代化的航电系统。
![]()
遗憾的是,这个大国最终解体,而MiG-29M未能在海外推广的原因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讲过。
90年代,米格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两个项目——“舰载”MiG-29K和突破性的MiG-1.44(属于第五代战机的概念机)。遗憾的是,米格在2000年代第五代战机的幕后竞争中败北,而2000年代与印度签署的MiG-29K合同严重损害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最后剩下的选择,就是全力一搏,这就是MiG-35。
![]()
从外观上来看,这架飞机与MiG-29相似,但很难仅仅把MiG-35称作原型机的升级版——它更像是一架全新的飞机,拥有完全不同的性能指标。
这里需要先澄清一个关键问题:究竟应该把什么算作MiG-35?问题在于,在不同时间段,这一名称曾用于MiG-29M、MiG-1.44以及设计局的其他飞机。如今,这一称谓通常指2017年型MiG-35。
从本质上看,这架飞机与基础版MiG-29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采用了复合材料的新型机身、升级后的RD-33MK发动机、“Zhuk-A”雷达、开放架构航电系统,以及将不挂副油箱的作战半径从800公里提高到2000公里。实际上,它成了某种“缩小版”的Su-35,把第四代机能榨取到了极致。
![]()
因此,不足为奇的是,空战理论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对这些飞机进行比较,却常常忽略了这是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的对比。在这方面,MiG-35表现非常出色。它可携带多达7吨的武器,作战半径达到1400公里,可挂三枚副油箱,最高速度可达2500公里/小时,雷达探测距离达400公里——从纸面数据上看,它是一架出色的4++代战机。
不过,它也有两个明显缺点:一是价格——轻型战斗机的价格理应低于重型战机;二是产品质量问题,无论是来自外国还是国内供应商的部件,都存在一定隐患。
![]()
价格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俄罗斯航空航天部队公开表示,他们不会为一架轻型战斗机支付与重型战斗机相同的价格,这完全合乎逻辑。只有在几百架的批量生产中,价格才有可能下降,而MiG显然不会获得这样的订单。
质量问题也可以通过增加生产批量来解决,但关键在于“可能”二字。生产可以很快被破坏,但要从零重建生产流程,可能需要数年,有时甚至几十年。
那么,是否值得为第四代战斗机从零建立生产流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答案几乎肯定是否定的——没有这一基础,是不可能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的。
顺便提一句,质量问题最终成为了MiG-35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全球俄罗斯武器的主要客户之一——印度——在2020年代宣布了一项价值150亿美元的大型轻型四代战斗机采购招标。这个“蛋糕”非常诱人,除了MiG-35之外,招标中还包括Rafale、Typhoon、F-16C/D、F/A-18E/F和JAS 39 Gripen。最终,尽管MiG-35在纸面上性能最佳,招标胜利者却是Rafale。
![]()
拒绝MiG-35的原因主要是印度不希望依赖单一国家供应商(此前Su-30已成为印度空军的主要重型战机),除此之外,印度方面还指出了售后支持一般,以及在使用MiG-29K过程中遇到的产品质量低劣问题。RD-33MK发动机也未能让印度方面满意。
看来,最后一个原因可能是决定性的,因为俄罗斯的方案在价格、技术转让量以及印度海军已有的同类机型操作经验方面,都有不可争议的优势。
![]()
对俄罗斯空军来说,MiG-35同样并不需要。如今,俄罗斯航空的几乎所有领域都由苏霍伊飞机占据,俄罗斯天空中已没有给MiG自然竞争的空间。
目前,关于新机型的研发工作已经停止,而现有的MiG-29和MiG-31的维护合同在“企业合并”后已移交给苏霍伊。
因此,MiG-35显然成为了这个伟大设计局最后一次求生、维持存在的尝试。
![]()
或许,当初应当把赌注放在完善MiG-1.44并在其基础上打造现代化出口型第五代战机上,就像“东大”对J-20所做的那样。可惜,赌注押在了本就过时的技术上,而这些技术不仅在国际上无用,甚至在俄罗斯国内也不被需要。随后,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管理层的低效也起到了作用,最终MiG-35成为了这个伟大设计局制造的最后一架战机。
(感谢收看本频道编译的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