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
在安次区落垡镇东张务村藕塘内,藕农正将莲藕装筐。本报记者 张欢 摄
本报讯(记者 张欢)眼下,安次区落垡镇东张务村的连片藕塘迎来丰收,采藕工人身着防水裤踏入塘水中,弯腰在淤泥里探寻,一根根通体洁白、饱满结实的莲藕不时被拉出水面。
“看这个莲藕,三四节连在一起足有一米长。”藕塘边,10多名村民分工有序,有人负责清洗、分拣,有人负责称重、装车,个个动作娴熟。“今天挖的这批藕有1500多公斤,将运往北京、天津的市场销售。”种植户张天昊介绍,他种植的莲藕,能在水里“藏”很长时间,可以采挖到明年春天。
谁能想到,如今一片繁忙的藕塘,曾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我们村有5000多亩耕地,因紧邻龙河湿地,农田低洼,其中多盐碱的地占到了1000亩,村民种粮几乎收不回成本。”东张务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健回忆,如何因地制宜盘活土地,带动村民增收,一直困扰着村“两委”班子。
2022年底,前往保定望都、湖北洪湖等地考察学习后,东张务村“两委”决定改造撂荒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浅水莲藕种植。王洪健说:“莲藕不同于其他农作物,多盐碱的土地反而是绝佳的生长沃土,种出来的藕淀粉含量高,口感更脆甜。”
2023年春天,东张务村统一修整改造出600多亩撂荒地,并引入种植大户。他们还从湖北引进鄂莲六号、花旗莲、大地红等多个高产、耐盐碱的食用莲藕品种。
“这是鄂莲六号莲藕,生吃口感甜又脆,用来煲汤,汤汁又稠又糯。”手捧一根粗壮白嫩的莲藕,张天昊说,他和几个合伙人承包了600多亩地,如今莲藕喜获丰收,平均亩产1000公斤,按照今年的市场收购价,总收入可达300万元。
撂荒地的创新利用,不仅让东张务村的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开发,也为村民就近务工提供了好去处。“莲藕采挖、清洗、分拣都需要人手,我每天有好几百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民李占华说。
站在藕塘边,王洪健道出了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将继续集约利用剩余的撂荒地,扩大莲藕种植规模,探索种植水稻,让村里的低效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