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第一次出国旅行的李先生发声称,从尼泊尔回国时手机突遭“保护性关停”,在零下几度的路边被冻到崩溃一事引发热议。
10月12日晚,38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10月5日,他从尼泊尔回国,正准备打电话预约班车时,发现自己的移动电话卡是停机状态,充值200元话费后仍无法使用。尼泊尔因泥石流交通管制,他当时已在大巴上坐了35个小时,又下车徒步了3个小时才到达口岸,又累又饿,只能求助海关工作人员帮忙叫车,当天晚上8点多抵达了聂拉木县。
![]()
媒体报道的视频截图
李先生称,他询问中国移动客服后得知,为了防止其被电信诈骗,手机号被进行了“保护性关停”。聂拉木县气候严寒,下着大雪,李先生穿着单薄,饥寒交迫,却无法拨打电话和移动支付,他对移动客服讲述了自己的困境,希望能把数据连接打开4个小时,让他去吃顿饭,叫个车,但对方就是处理不了。
![]()
聂拉木县大雪 图据受访者
10月12日晚,移动客服回复称,关停手机号是为了保护用户的权益,避免号码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规违法行为。(据10月15日红星新闻)
所谓的“保护性关停”,其目的之一,就是防止用户被电信诈骗,初衷本是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但手机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当猝不及防的“保护”让普通人陷入生存危机时,显然就已经偏离了正轨。
运营商客服声称,停机前15分钟会发送提醒短信,但李先生称他并未提前收到关停短信,暴露出预警机制的设计缺陷。短信通知的送达率本就存在不确定性,运营商却未建立多渠道预警体系,导致用户被突然切断通信,陷入“信息孤岛”,连打车、吃饭这样最基本的权益都被变相剥夺了。
法律明确要求电信运营商对涉诈异常电话卡采取“有区别的核验措施”,可面对李先生提出“临时开网4小时解决温饱”的请求,客服却以“处理不了”冷漠拒绝。更荒唐的是,县城和日喀则的营业厅都没有权限处理此事,用户被迫放弃行程远途奔波,承担高额交通成本。这种将管理便利置于用户需求之上的做法,与“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背道而驰,这样的“保护”给用户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更大的风险。
从通信源头防诈反诈,必须要在防范风险与保障权益间寻找平衡,而不是任由运营商随意切断用户的通信。移动客服称,系统检测到”异常使用”才会停机,但却说不出具体什么样的行为才算异常。如此不明不白的操作,岂不是让普通用户随时可能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被切断通信?标准这么模糊,手段又如此僵化,这样的反诈措施如何取信于人?更讽刺的是,多位网友反映,尽管有“保护性关停”的措施,自己在边境地区仍然接到很多诈骗推销电话,这不正好说明,精准反诈不能光靠系统识别?
反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如果防范措施演变为“一刀切”的机械操作,所有莫须有的“风险”造成的损失都由用户来承担,安全防线就异化成了捆绑用户正常权益的枷锁。
真正行之有效的反诈,应当是精准打击而非粗放管理。电信运营商完全可以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对高风险行为精准拦截,对存疑情况先提醒后处置,对紧急场景开通人工复核通道。打破跨省业务壁垒、建立全国联网的实时核验系统,明确异常判定标准、完善应急保障方案,让反诈措施在安全和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些改进措施并非什么技术难题,而是考验企业是否愿意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毕竟,我们要防的是诈骗分子,而不是遵纪守法的普通群众;要守护的是通信安全,而不是运营商的“权威”。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相信运营商完全有能力让反诈措施更科学合理、更人性化,既筑牢防范诈骗的铜墙铁壁,也守护好普通用户的基本权益。别让本该温暖贴心的“保护”,变成突如其来卷向用户的“风雪”。
延伸阅读
上海市民王先生最近向媒体投诉,自家68岁的父亲去年底去尼泊尔旅游了8天,手机话费账单竟然高达16000元。而在其寻求解决的8个月中,又产生了滞纳金,最终欠费近26000元。
尼泊尔流量费用到底有多贵?滞纳金从何而来?上海电信工作人员16日表示,尼泊尔的流量资费是10.24元/MB。这即意味着使用1G的流量资费需要上万元。
上海电信回应
8月16日,针对网传的“出国旅游发条朋友圈流量费一万六”一事,上海电信工作人员表示,用户出国使用流量,要开通国际漫游,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收费标准。一般会根据当地规则和使用情况产生费用。
上海电信用户在尼泊尔的流量资费标准如何?上海电信发来的短信显示,用户在尼泊尔的流量资费为10.24元/MB。这即意味着使用1G的流量资费需要10485.76元。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尼泊尔属于价格偏高的地区,一般不建议直接在当地使用流量漫游。”
以美国为例,中国电信在当地的国际漫游流量资费标准是1元/M,当日封顶25元。
其它运营商在尼泊尔的资费标准是什么?上海联通工作人员表示,上海联通在尼泊尔的资费标准是5元/5MB,当日封顶25元。同时工作人员建议,用户去某个国家之前,也需要先确认流量资费。
上海移动工作人员表示,上海移动在尼泊尔的流量资费标准是3元/3MB ,每天封顶30元。“不同省份移动卡在这方面的收费标准也可能不一样。大部分国家有封顶。不过很多用户出境游一般会办理当地流量包,大部分限速不限量,比国际漫游划算。”
8天欠费一万六
王先生表示,去年12月,家中68岁的父亲去尼泊尔旅游了8天,在落地尼泊尔后,老人在开始行程前,发了条朋友圈,之后就收到了电信公司发来的短信,提示话费已超500元,而等老人回国后发现,最终账单竟然高达16000元。
因为时间久远,当时老人到底用了多少流量无从查起。客服人员根据流量单价进行了计算,也没有提供详细的单据。“尼泊尔的话是10.24元1M,这16000元算下来,流量大概是用了两三分钟时间。”
图为老人的手机话费账单 来源:媒体报道截图
那么在产生高额话费时,电信方面为何没有进一步提示使用者呢?电信客服表示,这个费用是上不封顶的。
在收到高额账单后,王先生父亲花了5000元聘请了律师,与电信方面进行协商,电信公司同意给老人打一个8折优惠,也就是便宜3000元左右,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此后,王先生再次前往其父亲开卡的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问及为什么老人不关闭手机漫游时,王先生称:“不能指望一个将近70岁的老年人自己能做这些事情,他根本不会啊。”
除了天价漫游费,在双方协商的8个月期间,这16000元又产生了近9000元的滞纳金,也让他无法理解。
电信人员回应相关问题 来源:媒体报道截图
对此,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滞纳金就是利滚利的模式,不过他们可协助进行取消操作。而上海市通讯管理局也表示,目前也只能通过协调的形式帮助王先生解决问题。
上海电信目前给到王先生的方案是,给该费用打个7折,对此,王先生仍然无法接受:“1GB的话,我希望在1000元以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