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深夜加班时,朋友圈刷到一则新闻:某985高校毕业的学霸,38岁从互联网大厂离职,转行开起了网约车。
配图中,他穿着整洁的白衬衫,车内一尘不染,笑容比在职时更加舒展。报道里他说:“以前是为KPI开车,现在是为生活开车。”
这条新闻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正在为季度考核焦虑的我。
我们总是把人生想象成必须不断向上的阶梯,却忘了它也可以是一片旷野——在哪里停下,在哪里转弯,都由自己决定。
![]()
02
这位学霸的经历,与身边许多人的职业困境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照。
我的前同事,36岁的产品总监,去年被优化后至今待业,每天在咖啡馆假装上班;
而另一位32岁的前台姑娘,却通过自学设计,成功转行成为自由插画师,收入翻了三倍。
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心态:是把工作视为唯一的救赎,还是把它看作实现生活的工具之一。
![]()
03
细读报道才发现,这位学霸的转型远非“沦落”这么简单:
他开发了自己的接单算法,避开了拥堵低效时段;
他整理了城市的特色路线,成为“会讲故事的司机”;
他甚至在车内提供免费充电和优质音乐,收获了大量好评。
这哪里是“降维打击”?这分明是把一种能力,在新的赛道上完成了优雅的转化。
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是大厂不要我了,而是我选择了更广阔的天空。”
![]()
04
更触动我的,是他对“体面”的重新定义。
“以前觉得坐在写字楼里喝咖啡才叫体面,现在发现,能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自在,才是真正的体面。”
这句话,戳破了多少都市白领的精致泡沫——
我们守着光鲜的职位,却赔上了健康、时间和陪伴家人的机会;
我们追逐着虚无的title,却在日复一日的内耗中迷失了自己。
用暂时的困顿换取内心的自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
![]()
05
当然,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开网约车。
而是从这个案例中看到:当一个人不再被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绑架时,他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家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写道:“在自己喜欢的时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便是我的自由定义。”
对于困在职场中的我们,或许该停下来思考:
是我需要这份工作,还是我需要工作带来的安全感?
是我在驾驭职业,还是职业在驾驭我?
放下抱怨,要么全力以赴在现有赛道奔跑,要么积蓄勇气寻找新的方向。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记得——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你成为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