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于山川鬼神,则此所以与民同也。
音乐是为了维护天地间的和谐,礼仪是为了维持天地间的秩序,万物和谐相处,所以他们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彼此之间有秩序的生长,所以才能够有相应的差异。
音乐是模仿万物天生的声音制作的,礼仪是根据事物生长的时节制作的,制作的礼仪太过繁琐,大众的生活就不能够符合时节,因此便会出乱,制作的音乐过于杂乱,百姓不能够调和心情,便会极其暴躁。
只有先明白天地运行的规律,然后才能够制作相信的礼乐制度,按照音符顺序进行演奏,这是音乐的内在要求,听音乐表现出的高兴快乐,这是音乐的外在表现。
中正没有杂乱是礼的内在要求,行礼是表现的庄敬恭顺这是礼的外在表现,如果将礼乐配合相应的工具进行演奏,表现出更加和谐的声音,用来当做祭祀祖先的仪式和祭祀鬼神的仪式,那么当这些规则确立的时候,百姓也就可以跟着做了。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亨熟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也。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君王取得成功的时候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制定与实际情况相应的礼来治理天下,帝王的功业越大,他制作的乐曲采用的乐器便越多,他治理的越好及时时所用的礼器也就乐多。
干戚之舞并不是完成的乐曲表达,用煮熟的食物来祭祀,也不是完备的礼仪制度,五帝虽然统治的时间是相互连接的,但是他们制作使用的乐曲却各不相同,三王虽然统治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所采用的礼仪也各不相同。
用音乐来过度表达自己的欢乐便会出现忧患,制作礼仪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便会出现治理不当的结果,因此采用的音乐如果稳重纯和便会没有忧愁,制定的礼仪如果符合实际情况便不会出现治理不当的结果,而能做到这些的便只有圣人吧。
天在高处地在低处,各种植物虽然生长的时间不同,但他们都是按照实际的规距进行生长的,动物虽然发出的声音不同,但是他们都能够彼此和谐互不干扰,音乐也就出现了。
春天播种夏天生长,这就是仁的体现,秋天收获,冬天不劳作,这便是义的表现,仁的表达是很接近乐的,义的表达是很接近礼的。
音乐稳重纯和因此能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天的广阔,礼仪规范能够分辨彼此的差异,因此祭祀的时候能用自己的诚心去感动祖先,因此圣人制作乐曲来演化天时的变化,制作礼仪来顺应地势的变化,礼乐制度完全清楚,治理天下的时候大家的职责也就完全清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