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直达!南京都市圈3条跨省地铁新进展,年底有望通车一条
跨省上班族福音:宁马宁滁城际打通最后一公里,双城生活成本大降
苏皖协作新篇章:跨省地铁运营公司成立,南京都市圈通勤再提速
打通省界堵点: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如何破解“各管一段”难题?
![]()
南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正在悄然发生质的飞跃。近期,宁马城际铁路首列电客车在南京段线上启动热滑试验,这项关键测试的完成,标志着这条连接南京与马鞍山的交通大动脉进入了开通运营前的冲刺阶段。根据目前公开的工程节点,宁马城际马鞍山段计划在今年10月启动试运行,并在年底前具备开通条件。这意味着,不久之后,往返于南京与马鞍山两地主城区之间的通勤时间有望缩短至半小时左右。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是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生活从蓝图照进现实的关键一步。
![]()
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和安徽两省,覆盖了十多座城市,规划常住人口超过3500万。推动这样一个庞大区域的协同发展,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是首要前提。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作为这一国家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在轨道交通建设上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使命,规划了包括宁马、宁滁、宁扬在内的多条市域(郊)铁路。
![]()
目前,多条关键线路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宁马城际S2号线的马鞍山段,车站主体结构和轨道铺设已全面完成,用于运营的24列电客车正陆续交付。与宁马城际几乎同步推进的宁滁城际S4号线,其滁州段早在2023年便已开通运营,创下了全国首条跨省运营市域铁路的记录。当前,其南京段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根据最新规划,南京段将与备受瞩目的南京北站在2027年同步投入运营。届时,宁滁城际将在南京北站实现与地铁3号线、4号线、15号线、18号线的无缝换乘,真正成为连接两地的轨道交通干线。
![]()
另一条备受关注的线路是宁扬城际S5号线。该项目扬州段的实体工程,如万年路站,已进入基坑开挖阶段。而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跨长江段的盾构施工方案,也已进入招标流程,预示着这一技术难度最高的区段即将取得实质性突破。宁扬城际全线贯通后,从扬州东站前往南京仙林湖地区,行程时间有望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极大拉近两座古城的时空距离。
![]()
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其根本驱动力来自于旺盛的跨省通勤与商务往来需求。以马鞍山为例,数据显示,每日通过高铁等方式往返南京的客流规模巨大,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往返两地的铁路票源时常紧张。这种旺盛的需求催生了对更公交化、更便捷、更经济轨道交通方式的热切期盼。
![]()
然而,跨省铁路的挑战不仅仅在于土木工程建设,更在于运营管理上的协同。过去,跨市线路往往因票务系统、调度指挥权、运营成本分摊等问题,难以实现真正高效的“一张网”运营。今年6月,一项关键的制度创新落地:由南京地铁集团、滁州市和马鞍山市相关交通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苏皖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在南京正式成立。这家公司的成立,旨在从根本上破解跨省运营难题,其目标是实现“三个统一”:统一票务清分,未来乘客有望使用一个APP扫码乘坐不同城市的轨道线路;统一调度指挥,避免列车在省界“等待”的信号协调问题;统一运营标准和服务规范,确保跨省出行体验与市内地铁一样便捷舒适。这一运营模式上的创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跨省轨交建设运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
![]()
轨道网络的延伸,正在深刻重塑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地理格局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在产业层面,轨道交通引导着经济要素沿廊道集聚。例如,沿宁滁城际布局的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区,已吸引大量来自南京的产业转移,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集群。马鞍山则依托宁马城际,规划建设面向南京的配套产业基地,探索“研发在南京,生产在马鞍山”的协同发展模式。
![]()
在公共服务领域,同城化效应同样显著。南京都市圈内,已有数十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跨省通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人次已达到百万量级。一些城市的本地政务APP也接入了异地公共服务功能,让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们能够几乎“无感”地享受毗邻城市的医疗、社保等资源。
![]()
对于每天往返两地的“双城族”而言,这种变化更是真切。有在南京工作、居住在滁州的通勤族算过一笔账:目前依靠高铁,从滁州到南京南站仅需18分钟,但从南京南站换乘地铁前往市中心商业区往往还需要40分钟以上,且通勤成本较高。未来宁滁城际全线贯通后,有望实现从家门口到市中心的轨道直达,时间更有保障,每月通勤费用也会显著下降。这种“半小时生活圈”的逐步成型,正在让“双城生活”从少数人的选择变为更多人的可行方案,为都市圈内的人才流动和职住平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当然,迈向“轨道上的都市圈”之路依然面临挑战。不同城市在轨道线路规划、技术标准对接上仍需进一步加强协调,例如芜湖与南京之间的轨道交通连接方案仍在深入研究阶段。
![]()
新开通线路的初期客流培育也需要时间,这有赖于站点周边土地的综合开发和产业人口的进一步集聚。此外,巨大的建设成本和长期的运营维护费用,需要探索更加可持续、多元化的投融资和补偿机制。
![]()
南京地铁方面的负责人曾表示,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最终目标是实现“规划建设一张图、运营管理一张网、便捷出行一串城”。
![]()
未来,随着南京北站这一超级交通枢纽在2027年的建成投用,一个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地铁于一体的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将更加清晰。这张不断加密的网络,终将让跨省通勤像在市内坐地铁一样方便快捷,为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