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内将逐渐停止“腰突微创”手术?做完人就瘫了?医生讲出实情

0
分享至



“我只是做了个微创,怎么腿就动不了了?”

53岁的林先生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医生建议他做微创手术。他听说创口小、恢复快,就立马拍板。可术后第二天,左腿却忽然失去知觉,连站都站不稳。

“是不是医生动错了神经?”家属一度质疑医院操作失误。但经过专家会诊,才发现——不是手术出错,而是手术本就不适合他这个类型的腰突



一、“腰突微创”真的不安全吗?

近年来,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的质疑声越来越多。一些人在社交平台上爆料:手术后不但没好,反而更严重,甚至留下瘫痪或大小便失禁的后遗症。

于是,“腰突微创手术是不是该停了?”“国家是不是要全面叫停?”这类讨论层出不穷。

真相并非如此极端。

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发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微创技术,如椎间孔镜手术、射频消融、臭氧注射等,在部分症状明确、影像符合、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中,依然是有效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适合做,医生也不能“见突就切”。



二、“微创”≠“无创”,别被名字骗了

微创手术听起来像是“动动针、打一针”,好像不怎么伤身体。但实际上,它依然涉及神经、骨骼、血管等多个结构的操作。

尤其是椎间孔镜等技术,虽然切口只有0.7cm左右,却需要医生将器械穿过肌肉层、韧带、神经间隙,精确找到突出的髓核并清除。

这对医生的操作精度要求极高,一旦偏差1毫米,就可能碰到神经根,造成麻木、瘫痪、甚至大小便失控。

而这些风险,并不会因为“微创”两个字就消失。



三、为什么有人术后反而更严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是个“伪统一”的病名。不同人突出的方向、类型、严重程度、椎间盘退变情况都不一样。

在临床上,常见的腰突类型包括:

  • 中央型突出:容易压迫马尾神经;
  • 旁中央型:压迫神经根;
  • 游离型或钙化型:可能形成“硬块”,不易消融;
  • 椎管狭窄合并突出:合并症复杂,单纯手术难以根治。

如果不做详细影像学评估,盲目手术,反而容易“误伤”正常结构或遗漏真正病灶。

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23年发布的一项回顾研究,在接受微创治疗的腰突患者中,约有12.6%的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加重或复发,其中一部分需再次手术。



四、医生为什么说“越来越少做了”?

不少骨科医生坦言,现在微创手术确实做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在大型三甲医院。

原因并不是手术不行,而是——保守治疗越来越被重视了。

过去,很多患者一听“腰突”,就要求开刀。现在医生更倾向于先保守治疗,比如:

  • 物理治疗:牵引、理疗、热敷;
  • 运动康复:核心肌群训练、步态调整;
  • 药物干预:消炎镇痛、改善神经功能;
  • 生活方式指导:减少久坐、纠正姿势。

据《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年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超过70%的腰突患者,通过3个月以上规范保守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甚至完全缓解。

手术只是“最后一道防线”,而不是“第一选择”。



五、全国叫停?不存在,但监管更严了

关于“腰突微创手术将被叫停”的说法,其实源于一些地方对部分基层医院、民营机构滥用微创技术的整治行动。

2024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发文,要求加强对椎间孔镜等高风险微创操作的技术培训、资质认定和术后随访机制。

这也是为了防止技术下沉过程中出现“谁都能上手术台”的混乱局面。

所以,不是“叫停”,而是:“谁会做、该不该做、做了谁负责”,都要明确。



六、哪些人不适合做微创手术?

医生普遍认为,以下几类患者不建议做微创

  • 椎管狭窄合并腰突者;
  • 多节段同时突出;
  • 腰椎不稳或滑脱;
  • 有严重骨质疏松;
  • 症状轻微或波动不明显者。

这类人即使做了手术,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而真正适合微创者,应满足以下条件:

  • 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严重影响生活;
  • 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与症状吻合;
  • 保守治疗效果差;
  • 无合并严重基础病或手术禁忌。



七、做还是不做?听医生的,不听广告的

“做完瘫了”的个案,确实令人恐惧,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整个微创体系。

关键在于个体评估,而不是盲目相信网络广告或“别人做了挺好”的口碑。

医疗从来不是“复制粘贴”,而是“一人一策”。尤其是涉及神经系统的治疗,容不得半点草率。

如果你或家人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定要到正规三甲医院,找脊柱外科或康复医学科医生面诊。

别急着问“能不能做手术”,而要先问:“我这种情况,适合哪种治疗方式?”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演员倪妮发律师声明,否认“有后台”等传闻,表示将通过法律维权

演员倪妮发律师声明,否认“有后台”等传闻,表示将通过法律维权

极目新闻
2025-11-01 12:11:28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鹤羽说个事
2025-10-30 15:53:46
“舅舅照顾3个外甥近10年”引关注,舅舅回应:20岁开始照顾,那时刚中专毕业

“舅舅照顾3个外甥近10年”引关注,舅舅回应:20岁开始照顾,那时刚中专毕业

红星新闻
2025-11-01 22:30:18
荷兰再出昏招,想用晶圆卡脖子,反而为中企送来订单

荷兰再出昏招,想用晶圆卡脖子,反而为中企送来订单

粤语音乐喷泉
2025-11-01 03:25:57
1-0,英超第9掀翻英超第3,佩德罗一剑封喉,切尔西逼近前二

1-0,英超第9掀翻英超第3,佩德罗一剑封喉,切尔西逼近前二

侧身凌空斩
2025-11-02 03:32:28
退休夫妇从32楼跃下,3年后房被贱卖,买主深夜竟听天花板有脚步声

退休夫妇从32楼跃下,3年后房被贱卖,买主深夜竟听天花板有脚步声

罪案洞察者
2025-09-23 14:37:35
官媒发文,高调官宣49岁马伊琍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官媒发文,高调官宣49岁马伊琍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1 10:43:34
中国环境报:种植营养土竟然是工业毒废土,是谁拿着资质坑国家补贴?

中国环境报:种植营养土竟然是工业毒废土,是谁拿着资质坑国家补贴?

澎湃新闻
2025-10-31 17:05:11
巴基斯坦“罕见公开”!

巴基斯坦“罕见公开”!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01 09:12:16
曾经的中产标配,如今暴跌66%,又土又贵的女装,成了时代的弃儿

曾经的中产标配,如今暴跌66%,又土又贵的女装,成了时代的弃儿

青眼财经
2025-10-28 10:34:29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健身迷
2025-09-20 09:22:20
国足深夜传消息!11月热身赛再度告吹,10人进入选帅最终面试

国足深夜传消息!11月热身赛再度告吹,10人进入选帅最终面试

体育吐槽
2025-11-01 23:54:25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15 17:16:17
风向彻底变了?外媒已经开始承认,中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实现领先

风向彻底变了?外媒已经开始承认,中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实现领先

大卫聊科技
2025-10-31 14:35:13
官宣,乒乓奥运冠军被调查,涉嫌受贿,弟弟波及,单笔涉及7位数

官宣,乒乓奥运冠军被调查,涉嫌受贿,弟弟波及,单笔涉及7位数

乐聊球
2025-10-30 10:06:06
3-2,3-0!法国冠军赛,王艺迪逆转过关,国乒劲敌大胜晋级

3-2,3-0!法国冠军赛,王艺迪逆转过关,国乒劲敌大胜晋级

小哆说体育
2025-11-01 22:07:28
日本穆斯林人数十年翻倍,日本女性嫁穆斯林而改宗

日本穆斯林人数十年翻倍,日本女性嫁穆斯林而改宗

桂系007
2025-09-02 10:12:24
宁夏退伍士兵将岳父全家7口人全部割喉,妻子肚里的孩子都没放过

宁夏退伍士兵将岳父全家7口人全部割喉,妻子肚里的孩子都没放过

热风追逐者
2025-09-24 23:41:51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娱圈小愚
2025-11-01 13:16:20
台湾回归还有一种新方案,国民党若同意,解放军或无需动武

台湾回归还有一种新方案,国民党若同意,解放军或无需动武

瞻史
2025-10-31 02:20:52
2025-11-02 05:12:49
阿纂看事 incentive-icons
阿纂看事
用微笑面对每一天。
5127文章数 11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教育
房产
游戏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GTA》为什么经久不衰?丹·豪瑟透露制作理念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