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政府决定将备受争议的公民津贴(Bürgergeld)“改头换面”,这一决定,获得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根据民调机构INSA为《图片报》所做的一项最新调查,68%的受访者认为:如果领取救助金者连续三次缺席就业中心的预约,或拒绝合理的工作机会,应被完全取消领取福利的资格,仅有22%的人反对这一制裁措施。
此外,45%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使用福利的新名称“基础保障”,而非原先的“公民津贴”;34%的人则希望保留旧称。
![]()
▲图源:Martin Schutt/dpa
不过,新制度仍存在不确定之处——例如,一旦救助金被停发,若当事人后来重新联系就业中心,这笔款项是否能追溯补发,目前尚未明确,相关法案仍在起草中。
除了强化惩戒机制,劳动部长巴斯还计划加大打击社会福利欺诈的力度,特别是针对那些从东欧招募人员并操纵福利的犯罪团伙。
据报道,这些团伙通过虚假劳动合同让移民申请社会救助和房租补贴,再将他们安置在所谓的“破旧公寓(Schrottimmobilien)”中:在一套50平方米的房间内挤入10人,每人支付500欧元房租,相当于每平米100欧元。相关部门只审核单身公寓的总租金是否合理,却未核查每个住户的实际居住面积。
巴斯表示,政府将堵住这一漏洞:“我们希望有效限制住房补贴的成本,并防止通过破旧房屋剥削最贫困人群。” 她还提出了设立“各地区住房面积上限”等进一步措施。
![]()
▲图源:picture alliance / CHROMORANGE / Jürgen Schott
至于此次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能否节省财政支出,政界观点分歧明显。基民盟秘书长林内曼(Carsten Linnemann)对《图片报》表示,改革有望节省“数十亿欧元”,并强调“改革的目标应是实现新的公平,让更多人尽快重返工作岗位”。
但劳动部长巴斯则认为,严厉制裁并不会带来“数十亿”的节约。她指出,节省的关键在于让更多人重新就业,“这需要经济增长来支撑”。根据劳动部的估算,每减少10万名救助金领取者,可为德国财政每年节约约10亿欧元。因此,若要让这项改革真正奏效,德国需要的是一次真正的“就业热潮”。
(欧洲时报德国版紫蒿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