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刷爆朋友圈的造车新闻,藏着京东的生存焦虑
10 月 14 号京东官宣造车的消息刚出来,我朋友圈里一半人喊 “东哥又搞大动作”,一半人在问 “电商卖车还没吃透,咋敢造整车?” 翻完三方合作细节我才明白,这根本不是冲动跨界 —— 刘强东要的从来不是 “一辆车”,而是能勾住 9 亿用户的 “新消费入口”。
这次合作挺有意思:广汽出工厂和车身,用埃安 UT 平台改款,还带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宁德时代塞进去 “巧克力换电块”,5 分钟就能换电,比加油还快;京东呢?既不建生产线也不搞研发,一门心思做 “用户中间人”—— 上线 H5 让大家投票选配置,用 2000 万车主数据定需求,再把 3000 家养车门店改成服务网点。11 月 9 号要官宣的车,5 万起售直奔下沉市场,明摆着要抢五菱宏光 MINI 的地盘。
![]()
二、商业逻辑:不造车身造闭环,这才是京东的算盘
为啥选现在造车?看京东 2024 年报就懂了。全年营收 1.15 万亿看似光鲜,但 3C 品类增速掉得厉害,百货又被拼多多追着打。用户时长被抖音抢走不少,要是再找不到新的 “流量锚点”,迟早得慌。而汽车这东西,客单价高、决策周期长,正好对上京东中产用户的胃口,简直是天然的 “救场品类”。
更妙的是轻资产玩法。之前蔚来砸几百亿建工厂,小鹏陷供应链泥潭,京东全躲过去了。广汽的灯塔工厂现成的,宁德时代的换电技术成熟的,它只需要把自己的优势串起来:用电商平台卖车,用物流网点做售后,用大数据定车型。就像当年做 “京造” 一样,不生产只整合,把 “平台话语权” 牢牢抓在手里。
还有个隐藏逻辑:补物流的短板。京东物流去年花了不少钱,但司机成本、配送时效一直是难题。这次顺带造无人轻卡,24 小时不停跑,成本能降三成,还能把无人仓库、配送车串成闭环。等于造一辆车,同时救了电商和物流两个业务,这账算得太精了。
![]()
三、财务底气: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有人说京东烧不起造车的钱?我查了 2024 年报,税后利润 446.6 亿,流动资产 3867 亿,手里的现金足够撑好几轮投入。更关键的是它的服务网络已经赚钱了 ——3000 家养车门店去年营收增速超 50%,4 万家合作网点能覆盖到县城。这些现成的资源,比从零建售后体系的新势力省了至少 20 亿。
对比一下就知道多划算:小米造车砸了 300 亿还没盈利,京东只需要出用户和渠道,广汽、宁德时代倒贴技术和工厂。就算初期卖得不好,无非是少赚点服务费,根本伤不到筋骨。这种 “旱涝保收” 的玩法,也就刘强东想得出来。
四、踩过的坑:互联网造车的教训不能忘
但我也得泼点冷水,之前跨界造车的翻车案例太多了。蔚来早期没搞定供应链,交车延期被骂上热搜;小鹏执着自研自动驾驶,烧了百亿还没超越特斯拉;最惨的是那些贴牌的新品牌,车卖不动不说,还砸了自己的口碑。
京东现在的问题也明显:
第一,品牌认知转不过来。60% 的人觉得 “京东就是卖东西的,造的车能靠谱吗?”
第二,服务跟不上。汽车售后比家电复杂十倍,换个电池得专业技师,京东现有门店的师傅未必能搞定。
第三,技术没壁垒。特斯拉有 FSD,比亚迪有刀片电池,京东的车靠换电和性价比,能火一时未必能火一世。
![]()
五、怎么赢消费者?得把 “信任” 装上车
想让大家掏钱,京东得做好这四件事:
首先,价格要实在,套路要少。5 万起售价已经够吸引人了,但别学某些品牌搞 “低价引流,选装加价”。可以把车衣、保养这些服务做成套餐,明码标价,就像卖手机配件一样透明。双 11 的补贴直接折进车价里,比搞虚头巴脑的活动管用。
其次,把 “用户共创” 落到实处。现在上线的 H5 别只是走个过场,农村用户要的大空间、城市白领要的智能座舱,真得放进实车配置里。第一批车可以找 1000 个京东老用户试驾,让他们公开评车 —— 比请明星代言管用多了。
然后,售后得跟上补能。宁德时代年底要新增 1000 座换电站,京东得把这些站点和养车门店绑定,车主换电时能顺便做保养。还可以搞 “上门取送车”,就像寄快递一样方便,解决大家没时间修车的痛点。
最后,用 “老口碑” 带 “新信任”。京东自营的正品口碑积累了十年,完全可以借势 —— 比如承诺 “新车 7 天无理由退换”“电池终身质保”,再把售后投诉进度实时同步在 APP 上。只要第一批车不出质量问题,口碑自然就起来了。
![]()
![]()
六、这不是造车,是抢未来的入场券
说到底,刘强东造车不是为了跟比亚迪、特斯拉抢饭碗,而是怕错过 “汽车变超级入口” 的风口。手机之后,车就是最大的智能终端,谁能抓住用户的用车需求,谁就能掌握下一个十年的流量密码。
至于能不能成?我觉得有七成把握。毕竟广汽的车、宁德的电池、京东的服务,这三者凑在一起,已经比大多数新势力靠谱了。就看双 11 发布时,刘强东能不能拿出真东西 —— 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比任何数据都亮。
![]()
七、谋未来,不止于车,刘强东野心很大
刘强东的野心,可能不止于卖车。
2025年5月,京东注册了“Joyrobotaxi”商标,标志着正式进军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
更有趣的是,京东计划将Robotaxi车内空间转化为“移动电商终端”,乘客可在行驶过程中即时下单生鲜、日用品等商品,实现“线上下单、车内取货”的即时零售闭环。
这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造车或卖车范畴,而是构建一个全新的消费场景。
回头看,京东不入局造车,但通过整合资源,以“反向定制”的方式切入市场,无疑是一条更聪明、更可持续的道路。
刘强东的套路,是用数据卖车,用生态造梦。
11月9日,这款所谓的“国民好车”将正式亮相。届时我们就能看到,京东的这套商业逻辑,究竟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当然,参考雨田君翻车的故事,也做好挨骂的准备。
不过希望刘强东大度一点,言而有信,不要像雨田君那样,自媒体谁说了不同的声音,就去投诉人家。。。
毕竟,在经历了这么多互联网造车的起起落落后,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理性,市场也已不再相信神话。
对京东造车,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获得投行圈子商务背包一个。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