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常”之一的法国,在海军建设上当然也不肯落后,所以在大型战舰的建设上又有了新行动——2025年9月,法国海军集团瑟堡造船厂闪烁的焊接火花,标志着欧洲海军史上最大核动力航母“PA-NG”(新一代航空母舰,部分报道称“庞”级)的实体建造正式启动。
![]()
资料显示,这艘满载排水量达7.8万吨的巨舰,承载着法国维持“蓝水海军”地位的战略野心。从核心参数来看,PA-NG航母的设计处处彰显“欧洲标杆”的定位。其全长310米,甲板最大宽度达85米——这一数据不仅远超法国现役“戴高乐”号航母的64.3米,更比美国“福特”级航母的78米宽出7米。更宽的甲板为其优化作业流程创造了条件:岛式建筑后置设计配合前部两座升降机,可实现舰载机同时起降与调度,而预留的第三条电磁弹射轨道,更是为未来提升舰载机出动效率埋下伏笔。
![]()
在动力系统上,PA-NG搭载两座K22压水反应堆,单座热功率约225兆瓦,较“戴高乐”号的K15反应堆提升50%,两座反应堆整合于直径13米、高14米、重达1300吨的钢制密封舱内,这个法国海军推进系统中最大的独立组件,不仅可实现10年一次的燃料补给周期,还通过强化金属密封结构具备抗冲击与抗外部攻击能力,可持续为航母提供27节航速,支撑其长时间远洋部署。
![]()
在舰载系统与作战能力的设计上,PA-NG试图兼顾“技术先进”与“战略自主”。其起降体系直接对标美国“福特”级,有消息称它将采用通用原子公司的电磁弹射器(EMALS)与先进拦阻系统(AAG),摒弃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滑跃式设计,确保能搭载E-2D“鹰眼”固定翼预警机——这一配置是法国维持远洋预警与指挥能力的关键,也是“蓝水航母”的核心标志。
![]()
舰载机编队将采用“过渡+未来”的双轨模式:过渡期以现役“阵风M”战斗机为主力,未来则逐步替换为法国主导研发的NGF第六代舰载机,并整合无人作战系统,机库与甲板空间的扩大,可支持防空巡逻、对海打击与舰队防御任务的同步执行。
![]()
在防御层面,PA-NG配备“海火”固定面板相控阵雷达与垂直发射“紫菀”防空导弹系统,形成多层防空网,而人员编制仍维持“戴高乐”号水平(约1100名舰员,搭载航空联队后总计2000人),体现了法国在自动化与作业效率上的优化追求。
然而,这艘“欧洲最强航母”的蓝图,从开工之日起就被多重风险笼罩。首当其冲的是技术依赖陷阱:尽管法国在核反应堆领域具备自主能力,但电磁弹射器这一核心设备完全依赖美国进口。历史教训早已预警——当年“戴高乐”号采购美国C13-3蒸汽弹射器时,不仅支付了美军自用款两倍的高价,还因甲板长度适配问题被迫返工将飞行甲板延长4米,导致其服役时间大幅推迟。
![]()
不过,法国新航母的电磁弹射器困境很可能比之前更甚:因为美国“福特”级的EMALS系统至今未解决可靠性问题,2022年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其平均每弹射400次就会出现故障,远未达到4166次的设计标准,2020年时甚至因故障导致“福特”号停摆5天。
“福特”级采用的是“中压交流电”技术,本身在能量存储与瞬间释放稳定性上不及中国福建舰的“中压直流电”,而且法国还需将美国弹射系统与国产K22反应堆、大容量配电系统进行整合,这种“跨体系兼容”在美军内部都磨合了十余年,对整合能力较弱的法国而言,极有可能导致出现“设备适配失败”的风险,进而重蹈“福特”号“趴窝”覆辙。
![]()
其次是航母建设的工程周期与预算的不确定性。根据计划,PA-NG从2025年启动建造到2038年服役,工期长达13年,这一周期远超美国“福特”级的8年、中国航母的6-7年。漫长的工期不仅意味着技术迭代的风险——20年后的舰载机、雷达与反导技术可能已发生颠覆性变化,更暗藏项目中断的隐患:目前项目已投入6亿欧元采购关键推进部件,整体预算预计超过100亿欧元,若算上舰载机与配套系统,总投入可能达250亿欧元。
而法国财政常年面临社会福利支出压力,近年来经济复苏乏力,能否持续保障资金投入存疑。更值得注意的是,负责建造的瑟堡造船厂已多年未承接如此复杂的大吨位舰艇项目,其焊接工艺、模块化组装能力能否匹配1300吨核反应堆密封舱的建造要求,仍需时间检验。
![]()
此外,战略需求与现实能力的错位也为PA-NG蒙上阴影。法国建造PA-NG的核心目的,是维持欧洲唯一核动力航母国家的地位,巩固在大西洋、地中海乃至印太地区的战略存在,尤其是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性能受限、德国与意大利仅发展轻型航母的背景下,PA-NG被视为法国主导欧洲防务的象征。
但从项目进度来看,2038年服役时,“戴高乐”号已服役近40年,届时中国的电磁弹射航母可能已完成更新迭代,美国“福特”级也将形成完整作战体系,PA-NG的“先进性”恐大打折扣。
更微妙的是印度(即报道中“婆罗多”)的潜在角色:印度海军计划以PA-NG为蓝本打造下一代核动力航母,若法国项目遭遇挫折,印度极有可能成为“接盘侠”,这既是法国的“退路”,也从侧面反映出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
![]()
从更深层的工业与战略视角来看,PA-NG的建造历程,是法国在“大国雄心”与“现实约束”之间的艰难平衡。项目整合了超过200个工种,涉及法马通、奥伯杜瓦等核心供应商,试图通过航母工程拉动高端制造业与核工业发展,巩固“战略自主”的工业基础。
![]()
但在全球化分工日益深化的今天,法国难以完全摆脱对美国核心技术的依赖,这种“部分自主”反而可能成为战略短板。
![]()
2038年的海洋格局尚难预测,但PA-NG的开工已为全球航母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样本:它证明了核动力与电磁弹射的组合仍是大国航母的重要方向,却也警示着“技术拼凑”与“周期失控”的风险。
![]()
对法国而言,这艘巨舰能否如期服役并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工业能力与财政支撑,更取决于能否在13年的工期中,整合资源消化技术,真正实现从“图纸雄心”到“海上实力”的跨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