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爱啃手指甲,第一反应是 “骂” 或者 “打手”,越管孩子越啃得厉害,把指甲啃得秃了,指甲肉露了出来,看着既心疼又着急。
其实,孩子啃指甲不是 “坏习惯” ,背后藏着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只靠制止没用,要先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改过来。
孩子啃指甲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帮他纠正?
![]()
第一个常见原因: “口欲期没满足,或者换牙期不舒服”。宝宝在 1-2 岁口欲期时,会通过啃手指、咬玩具探索,这时候家长强行制止,口欲需求没得到满足,到了 3-6 岁,就会通过啃指甲 “补回来”。
有的孩子在换牙期,新牙萌出时牙龈又痒又胀,啃指甲能缓解不舒服,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这种情况不是孩子调皮,是身体在找 “安慰”,家长别骂,先帮孩子缓解不适,比如给换牙期的孩子准备牙胶、无糖棒棒糖,让他有东西可咬,替代啃指甲。
![]()
第二个原因: “心里紧张、焦虑,靠啃指甲缓解压力”。这是大一点的孩子啃指甲的主要原因。
刚上幼儿园怕生、考试前紧张、家里氛围不好,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情绪,会不自觉地啃指甲。
有一个 5 岁的孩子,只要妈妈批评他,他就会躲在角落啃指甲,指甲缝都啃出血了,孩子啃指甲是在 “自我安抚”,就像大人紧张时搓手、深呼吸一样,如果家长这时候骂他 “脏”“丢人”,只会让孩子更紧张,啃得更厉害。
正确的做法是先观察:孩子是不是在特定场景下才啃指甲?比如写作业时、被批评后?找到让他紧张的事,帮他缓解情绪,比如陪刚入园的孩子多熟悉环境,考试前跟他说 “尽力就好”,家里少吵架多沟通,情绪顺了,啃指甲的行为自然会减少。
![]()
第三个原因: “无聊、没事干,啃指甲打发时间”。有的孩子看电视、坐车时,手里没玩具,也没人陪他玩,会下意识啃指甲。这种情况其实是 “习惯”,孩子没意识到自己在啃,只是觉得 “没事做,啃指甲挺好”。
有的孩子放学路上,一路都在啃指甲,问他为什么,他说 “不知道,好玩”,这种情况改起来容易,只要给孩子找 “替代物” 就行,给他带个小玩具、拼图,看电视时让他手里握个软球,把啃指甲的动作替换掉,慢慢就能改掉习惯。
纠正孩子啃指甲别用这 3 种错方法:别骂孩子 “脏”“恶心”,会伤他自尊;强行掰他的手,会让他更叛逆;在指甲上涂苦药、辣椒水,会让孩子误食,会加重他的紧张。
![]()
正确的做法是 “温和提醒+正向引导”:看到孩子啃指甲,别大喊大叫,轻轻拍他的手说 “指甲会疼哦,先把手拿下来”;
如果孩子半天没啃指甲,就夸他 “今天指甲保护得真好,妈妈给你个小奖励”;
平时多陪孩子玩,帮他缓解压力,让他没时间、没心思啃指甲。
孩子啃指甲不是大问题,只要找对原因、用对方法,耐心引导,慢慢就能改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