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光远 本报记者 王磊
货还没发,“货款”从天而降,这事放在谁面前会不心动?家住浙江温岭的鲍志明近日就遇到了这样的蹊跷事。幸亏建设银行温岭泽国支行工作人员“火眼金睛”,发现了其中的疑点,识破了这场以伪造电子转账回单为特征的新型诈骗,为客户避免了经济损失。
9月13日,鲍志明神色匆匆地来到建设银行温岭泽国支行,手机里展示着一份电子转账回单,焦急地对工作人员说:“您好,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台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采购处的,说要向我采购一批物资,还说已经把180340元的货款转过来了,给我发了这份电子回单,让我尽快发货。我心里没底,想来确认一下款项是不是真的到账了。”
银行柜员蔡淡如接过手机,仔细查看电子回单。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和敏锐的风险意识,他发现这份电子回单存在诸多疑点。随即找到营运主管李光远:“李主管,这份电子转账回单感觉不太对劲,您帮忙看看。”
李光远仔细查看电子回单,结合常见诈骗案例,眉头渐渐皱起:“从电子回单的格式、生成的编码等方面看,极有可能是伪造的。进银行系统再仔细查询一下!”经过认真查询,最终确定鲍志明的账户并未收到这笔款项。
随后,李光远耐心解释道:“您遇到诈骗了。这种伪造电子转账回单的诈骗,让受害者以为货款已到,从而骗取货物。您要是贸然发货,必定遭受巨大损失。”
鲍志明听后,还是有些半信半疑:“可对方说得有模有样的,还报了采购处的相关信息……”
李光远又列举了近期发生的类似诈骗案例,继续劝导:“现在诈骗分子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但只要我们多留心,就能发现破绽。像这种陌生电话采购,又急着让发货,还拿不出正规、能核实到的电子转账凭证,十有八九有问题。”
在李光远和工作人员的悉心讲解下,鲍先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放弃了发货。
“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转账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另外,我们建议您立即报警,保留好相关证据,配合警方调查。”李光远还向他普及了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鲍志明果断报警。
在建行温岭泽国支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判断与耐心劝导下,鲍志明成功避开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这场看似普通的业务咨询,不仅展现了银行从业者的责任担当与专业素养,更提醒着每一位经营者:面对陌生交易邀约与“到账凭证”,务必保持警惕,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不被急切的“合作”表象迷惑。防范电信诈骗,既需要金融机构筑牢风险防线,也需要每个人提升反诈意识,唯有多方合力,才能为市场交易与个人财产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