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刚过,但节日的余味,还残留在各大商超的货架上。
不是热闹的“售罄”,而是堆积如山的滞销月饼。
前两天去超市买东西,一眼就看见入口处摆满了各种品牌的月饼礼盒。
红的、金的、方的、圆的,全在那儿亮闪闪地打着折。
![]()
“买一送一”“第二件0元”“低至3折起”,商场广播还在努力吆喝,但问题还是没人买单。
节后没人买,节前卖不动。
曾经那种中秋必买月饼的应景氛围,好像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这几年,月饼市场真的是一蹶不振,销量连续三年下滑。
2023年降了10%,2024年腰斩,2025年继续往下掉。
有商家直言:“今年连企业团购都少了一大半。”
是月饼不好吃了吗?还是年轻人不爱过节了?
其实都不是。
真正的答案,是整个社会的消费风向变了。
01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月饼几乎是个稳赚的买卖。
每年一到中秋,各大品牌就打起广告战,酒店、国企、商超都要提前几个月囤货。
那时候,月饼不是食品,而是一种社交货币。
你送我,我送他,人人都收礼,人人都回礼。
价格越贵、盒子越厚、包装越复杂,越显得有面子。
但如今,这套逻辑彻底崩了。
政策严控“过度包装”“奢华礼盒”,公司团购不敢乱花钱,个人送礼也变得谨慎。
再加上经济形势下行,人人都在精打细算。
于是,那些几百上千一盒的高端月饼,成了最先被砍掉的开支。
![]()
不少品牌从2024年起就感受到了寒意,销量腰斩、礼盒库存压仓、退货堆满仓库。
一位业内人士苦笑:“以前是怕不够卖,现在是怕做太多。”
你会发现当“送礼”这个需求消失后,月饼就像失去了灵魂。
没人真的为了“吃”去买月饼。
它从来是个面子商品,不是刚需,没人送了,自然没人买了。
02
如果说送礼市场的崩塌,是月饼销量下滑的表面原因,那年轻人的“去仪式化”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致命刀。
在上一代人眼里,月饼是一种情感符号,有点贵、有点油、有点甜,但那是节日的味道。
可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月饼更像是一场不划算的消费。
首先,它真的太贵了。
四块月饼动辄上百,打开一看,月饼小得可怜,包装却豪华得像艺术品,很多人早就看穿了这种面子经济的套路。
![]()
有业内人士说得直白:有些礼盒的包装成本,比馅料贵两倍。
年轻人当然不买账,他们不是不想吃月饼,而是拒绝为纸盒子买单。
当理性消费成为新共识,高端礼盒自然没人买了,散装月饼又拿不出手,月饼就这样被夹在尴尬的中间地带。
再加上健康焦虑,让更多人开始远离月饼。
一个双黄莲蓉月饼热量接近700大卡,相当于三碗米饭。
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吃一块月饼得跑五公里才能消耗掉。”
无糖月饼虽然已经出现,但口味寡淡、价格又高。
![]()
吃与不吃之间,年轻人选择了“算了吧”。
在他们看来,月饼不再是节日的温情,而是身体的负担。
更关键的是,如今的中秋,对很多人来说,早已不像个节日。
过去中秋意味着“回家团圆、吃月饼、赏月亮”;
现在更多人趁着假期去旅游、去露营、去咖啡馆打卡。
朋友圈里晒的,不是月饼盒,而是海景、夜景、咖啡杯。
“中秋”变成了一个休闲日,而不再是一个必须遵守的仪式。
![]()
月饼也就顺势,从节日主角退成了配角,不是没人想它,而是生活本身已经换了频道。
年轻人依然需要仪式感,只不过他们更喜欢亲手制造仪式,而不是去重复上一代留下的那套模板。
说到底,他们不是不爱中秋,
只是有了更灵活的表达,传统的“仪式感”,早已被“情绪价值”取代。
03
回想小时候,月饼的意义是团圆。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边吃月饼边赏月,那是一种带温度的仪式,可现在,城市的灯光太亮,抬头都看不见月亮。
现代人的节奏太快,距离太远,外地打工的回不来,留在城市的也懒得过。
中秋节成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假期,而不再是必须团圆的时刻。
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对“传统食物”的情感链接断了。
比如粽子还勉强撑着“端午”的热度,但月饼这种高糖、高价、低复购的产品,一旦失去了情感寄托,就再也没有竞争力。
国外的节日食品,比如圣诞姜饼、感恩节火鸡,为什么能年年热卖?
![]()
因为它们重新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方式,圣诞姜饼成了亲子DIY活动,火鸡成了派对焦点。
说白了,月饼的问题不在味道,而在讲不好故事。
它没能找到新的叙事方式,让年轻人愿意重新参与其中。
如果说月饼的“衰落”是趋势,那要想活下去,
它必须做两件事:去节日化加年轻化。
不把自己框死在“中秋限定”,让月饼变成像蛋黄酥、凤梨酥那样的常规小点。
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小份包装、一口一个,价格亲民。
让消费者在早餐、下午茶、甚至咖啡馆都能看到它。
![]()
另外,口味也要多变,比如“抹茶流心月饼”“拿铁冰皮”“燕麦全麦健康款”……
再配合跨界联名、文创包装,让月饼不只是吃的,更是能发朋友圈的生活方式。
节后超市的那堆打折月饼,看着的确让人唏嘘。
但换个角度想,它也许是一个信号:
中国的节日消费,正在经历一次代际更新。
团圆从来不是形式,而是心意,今天的年轻人不是不爱传统,他们只是想要一种更“当代”的方式去感受传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