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这么多年,我们有付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那种幸福感还是很多的。”李欣说。
2008年5月,李欣创立“可心敬老队”,担任郴州市福城志愿者协会敬老项目队长。17年间,李欣团队服务了500多名无子女、无收入、无生活能力的困难老人。
10月14日,记者拨通了李欣的电话,她给我们讲述了“可心敬老队”背后的故事。
![]()
从敬老队接手服务,直到老人寿终正寝,李欣团队已经帮助70多位老人办理身后事。在她的感召下,参与敬老的志愿者达2万余人次。
谈及创立团队的初衷,时间要回溯到2008年。那场席卷南方的郴州冰灾,成了许多故事的转折点。李欣回忆,当时许多树木被大量冰雪压垮,断枝残叶亟待清理。相关部门呼吁有时间的人前去帮忙
“当时就有我们这样一群人,自发地去苏仙岭上帮忙清理树枝。”李欣说,中午休息时,大家坐在一起聊天,那时的志愿服务概念还远不如今天普及,但那份在灾难中互相扶持带来的感动与成就感,却在每个人心中激荡。“我们就想,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固定的组织,不仅在危难时刻,在平常也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
![]()
就这样,一粒在冰天雪地中萌发的爱心种子,破土而出。
在众多服务对象中,李欣对两位老人记忆尤为深刻。
一位名叫欧阳的老爷爷是一位孤寡老人,志愿者的每周探望,成了他生活中最隆重的时刻。每到冬天,他总会早早地在门口烧起柴火。当李欣和队员们到来时,大家便围着这团温暖的火焰,和他唠唠家常,也说说外面的新鲜事。这周而复始的简单仪式,持续了多年,直到老人生命的终点。“他一直用这种方式在欢迎我们,也温暖我们。”李欣说。
![]()
而另一位陈爷爷的故事,则让人唏嘘与动容。陈爷爷年轻时经历坎坷,性格有些孤僻,对社会甚至带有些许怨气。然而,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是李欣和志愿者们的不离不弃,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临终前,陈爷爷说:“感谢你们这些好人,陪伴我走到了最后。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像你们一样多做好事。”
这句话,让李欣深感震撼,也让她更加坚信这份工作的价值。“我们做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更是心灵上的陪伴与救赎。”
十七年,五百多位老人,无数个像欧阳老人的柴火堆、陈爷爷的临终嘱托那样的瞬间,汇聚成了李欣和她的“可心敬老队”前行的力量。他们用每一次买菜、每一次陪伴、每一次为老人奔走的实际行动,在湘楚大地上默默书写着关于守护、承诺与生命尊严的感人故事。这团燃烧了十七年的爱心之火,仍在期待更多薪柴的加入,照亮更多孤独的晚年。
潇湘晨报记者邓舒文 实习生侯宝睿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