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九点,52岁的李大叔刚把茶杯一放,坐在沙发上看新闻。突然,他感觉头晕眼花,话也说不清,家人才赶紧送他去医院。医生检查后,叹了口气:“又是脑梗。”
其实,李大叔一直觉得自己挺健康的,平时爱锻炼,饭也吃得挺清淡,还特意按医生建议补叶酸预防脑血管病。可偏偏,这场变故却还是找上了他。
![]()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年纪不大,没三高,日常也不算太差,偏偏就“中招”了?
为什么近年来,中国脑梗患者越来越多?难道是叶酸补得还不够?还是背后有你“看不见”的风险因子在作祟?
医生提醒,脑梗的真正三大祸根,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尤其是那个第三点,连很多年轻人也中招。你想知道自己家里有没有这些隐患吗?继续读下去,答案或许能让你避免危机。
脑梗,全称“脑梗死”,是指脑部无法获得足够血液供给,导致脑组织坏死。
![]()
近年来,根据中国卒中学会的数据,我国脑梗发病人数每年超200万,而10年间发病率上升了近27%。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可能正悄悄靠近家人身边。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补充叶酸就能防脑梗,但医生明确指出,叶酸只能预防极小部分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而大多数中国人的脑梗病根,恰恰在于以下这三项:
不健康的饮食结构。
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家庭热衷荤菜、外卖,动物脂肪、反复加热的油炸食品、高盐腌制品摄入明显上升。一项来自《柳叶刀》的数据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日油脂摄入达39g,盐分11g,双双高于国际推荐量。油脂和盐分长期超标,会加速血管硬化、狭窄,给脑梗埋下隐雷。
慢性疾病无症状积累。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中国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人觉得无感,其实数据显示,40岁以上中国居民有高血压但知晓率仅38%,大部分患者未规范降压,血管壁年复一年的损伤,最终破坏脑部供血。
![]()
长期精神压力与熬夜。
工作强度、焦虑焦头烂额、作息紊乱,都是现代都市人的写照。哈佛大学一项涉及15万人为期7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指出,长期缺乏睡眠与高压,会让卒中风险提升32%,而中国年轻、精英群体尤为突出。
这三大“祸根”,其实比“叶酸不足”更加致命,却往往最被忽视。你家里中招了吗?
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积累,短期看似毫无痕迹,但它在体内悄然酝酿,带来的后果令人警醒。
![]()
血脂、血糖悄悄升高。很多40、50岁的用户反馈:“体检报告每年都比去年糟糕一点!”权威数据显示,高脂饮食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现率比清淡组高出18.2%,高盐饮食使高血压患病率高出32%。
血管弹性下降,微循环障碍。血管如同水管,经年累月的“油垢”——胆固醇斑块,让血流阻力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中日友好医院研究显示:血管弹性下降者发生脑梗的风险,是弹性正常者的2.4倍。
记忆力减退、姿势突然不稳。不少脑梗患者在发病前默默经历过短暂言语不清、半侧肢体无力、头晕等,但却常常认为是“年纪大”。而其实这往往就是脑血管“报警”。
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出问题。近年来25-45岁的脑梗患者已占所有卒中的15%,急性脑梗正加速年轻化。
面对这些“看不见的危险”,医生提醒,真正有效预防脑梗,关键不是一味补叶酸,而要在生活细节里重建健康壁垒。
![]()
重构饮食结构。建议适当减少动物脂肪与油炸食品摄入,多用橄榄油、少盐、餐餐有蔬菜,主食适量调整为粗粮与高膳食纤维。实验证明,每日新增100g蔬菜、20g坚果,能让卒中发生率降11%。
监控“三高”,科学干预。经常自我测量血压、每6个月查一次血脂和血糖,必要时遵医嘱规范用药。早期发现异常,卒中杀伤力大大减少。
心理减压、规律作息。可以适度晨练、冥想或与家人互动,专家建议成年人每晚保证7小时优质睡眠,避免连续熬夜,工作日与休息日睡眠时间差距小于1小时为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