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 实习记者 梁思涵)当前正值玉米收获入仓关键时期,然而山西、河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遭遇了多轮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农田积水成患,农户秋收进度受阻,部分作物因长时间浸泡发生霉变。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表示,自己在参与抢收玉米后,出现发烧、呕吐、皮肤起疹子等不适症状。
“农户出现这些症状,主要与黄曲霉菌有关,很可能是一次性吸入后产生的暂时性反应。”10月13日,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胡洋向记者表示,玉米、花生等作物发霉后,黄曲霉菌是最常见、最主要的致病病原体。
10月13日,山西省太原市农户张进(化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自己在田里连续劳作几天后开始发烧、咳嗽,“晚上回家就开始发烧,一直不退热,还反复咳嗽,整晚睡不好”。更让他忧心的是,不少邻里也有类似情况。对此,胡洋介绍道,人体接触黄曲霉菌后,会因免疫状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对于免疫力正常的大多数人,可能仅出现轻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不会发展成严重的深部肺部感染。”
![]()
10月11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泽掌镇村民抓紧降雨暂停时段将收获的玉米上架晾晒。新华社高新生摄
“不过,如果患者恰好因淋雨或本身免疫力低下,则会面临更高的风险。”胡洋强调,这类人群可能发展为三种形态的感染:一是由曲霉菌直接引起的肺部炎症,即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二是类似于过敏反应的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第三种是形成曲菌球。后两种类型通常是慢性过程。例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通常往年就有气喘病史,可能一到收玉米、花生的季节就反复出现气喘、胸闷,肺部可能已有支气管扩张等表现。
胡洋建议,在霉变环境中进行农事劳作,做好物理阻隔是首要的防护措施。一旦闻到发霉气味,就说明环境中已存在黄曲霉菌,此时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通过物理手段阻断霉菌吸入,例如佩戴N95口罩、勤洗手等。若身体出现不适,尤其是有发热症状时,应暂停劳作、及时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且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后再继续劳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