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二度上台后,直接就把关税壁垒推到新高度,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税率,这让全球经济都跟着晃荡。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跳出来,给特朗普支了个招,说他的策略完全走偏了。要想真正限制中国经济增长,得把现有政策全盘翻转过来。降低关税,放开高科技出口,这样中国就会继续依赖低端制造和进口先进设备,自主创新的劲头就没了。
![]()
回想中美贸易史,这招其实不是新鲜货,早在1980年代,中美建交后,关系一度热络。美国甚至考虑卖F-14战斗机给中国。那时候西方出口先进设备,主要为了赚中国钱,顺带抗衡苏联。中国引进了不少技术,推动了经济起飞。
但问题在于,当时国内有些人觉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思路耽误了自主发展。比如芯片领域,中国起步不晚。
新中国成立后,王守武、林兰英、洪朝生、汤定元等专家回国,1958年造出第一支硅单晶晶体管,还搞了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用的就是国产芯片。
![]()
中科院半导体所黄昆领队,和物理所、沈阳仪器厂合作,用两年多时间研发分子束外延设备,达到国际水平。西方一看中国能自产,就取消禁运。可国内受买不如造思路影响,只造了两台就停了,没继续迭代。
光刻机也是类似故事,中科院微电子所和上海电子仪器厂联合造出第一台接触式光刻机,只比美国1961年的晚四年,属于世界前列。
1978年,美国出商用步进光刻机,1985年中国也跟上,差距七年。荷兰ASML 1984年成立,台积电1987年。
![]()
但中国国产光刻机又因卖便宜没继续推。企业图省事,进口设备技术好、价不高,国产货没人买,失去商用机会。结果,几十年芯片产业被卡脖子,直到特朗普加关税,才逼中国大干快上。其他高科技领域也差不多,西方一见中国自产成功,就放开出口,目的就是扼杀本土升级。
1990年代,中美关系起伏,1989年后美国制裁差点断了中国改革开放。2001年911事件,美国转而反恐,中国入世。那时美国产业升级,把低端制造外移。中国成本低、市场大,承接了海量订单,经济飞速增长。
但代价是环境污染大,技术含量低,处在全球链条底端。朱镕基曾说,一亿条裤子换一架客机。中国辛辛苦苦生产廉价商品,帮美国资本家和民众过好日子,平抑通胀。奥巴马提G2,中国没接,就是不愿永远卖苦力。美国想把高科技攥手里,让中国当加工厂。
![]()
等中国要升级,美国就开始卡脖子,同时放开中国已自产的产品出口,意图延缓进步。
金刻羽的建议本质上就是重玩这套老把戏。特朗普就职后,3月就签令加关税,中国4月反制。她建议降关税、开高科技出口门。财富杂志4月13日报道,说这能让中国工厂迷上廉价出口,慢下来科技进步。
特朗普没听,继续加压。5月中国财政部刺激经济,补贴战略产业。6月中美在瑞士谈判,没谈拢。7月中国出口高科技占比升,显示升级加速。8月特朗普新令,关税扩展。9月金刻羽在会议上讲贸易战影响,10月发新论文。但中国没走老路,坚持自强。
![]()
这事反映中美矛盾根深蒂固,美国想维持霸权,中国追求独立发展。
历史证明,外部压力往往激发中国潜力。1980年代引进技术帮了大忙,但也暴露依赖风险。
现在,中国在芯片、光刻机等领域投入巨资,进展明显。西方禁运分子束外延后,中国自研成功;光刻机从接触式到步进,差距缩小。低端产业虽吃亏,但积累资金,推动升级。特朗普关税战反而让中国看清形势,减少幻想。
![]()
西方总想用市场规则卡中国,但中国学聪明了。不再一味买进口,转而建生态。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全链条推进。低端出口减少,高附加值产品增多。
中国人民勤劳,政府统筹,克服无数难关走到今天。
特朗普如果真降关税,放高科技,中国也不会上当。现在企业知道,自力更生是王道。过去弯路如买不如造,已成教训。公知声音小了,全国上下齐心。美国的虚伪暴露,让更多人醒悟,只有自主才能富强。
![]()
参考资料
商务部:中方希望欧方不将关税武器化 消除市场壁垒 华尔街见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