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这段时间,一组船厂图片在网络引发热议,我国052D型驱逐舰第一批次舰艇已经搭起了脚手架,疑似启动中期升级。
作为海军主力驱逐舰,052D从2014年首舰服役至今已经有了四个批次,这次早期型号升级为何选在服役十年节点?
升级后性能能否超越以先进雷达著称的英国 45 型驱逐舰?这场 “老将焕新” 背后,又藏着中国海军怎样的发展逻辑?
![]()
舰艇中期升级已经成为全球海军应对新型威胁的共识,光明网2024年报道显示,英法等国明确提出需打造 “武器架构可随时调整、适应 40 年战争变化” 的舰艇,052D的升级正是这种思路的体现。
这款2010年代初期基于052C型发展的 7000吨级驱逐舰,首舰在2014年服役,满载排水量7000—7500吨。
配备64个大直径垂发单元与4面346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凭借成熟性能累计建造25艘,其中第一批次8艘、第二批次5艘为基本型,第三批次12艘为改进型,第四批次正陆续服役。
![]()
直到现在,052D系列服役数量已经有了30艘左右,预计最终将接近40艘,规模仅次于美国阿里伯克级。
要理解此次升级的意义,需要先看清 052D 四批次的迭代轨迹。
前两批次作为 “奠基者”,主桅杆搭载364型快反雷达,后桅杆配备517B型米波雷达,受限于较短的机库与直升机平台,只能搭载直 9 系列直升机。
![]()
2019年后服役的第三批次针对性优化,后桅杆换用被称为 “苍蝇拍” 的YLC-8B型警戒雷达,同时加长机库与平台以适配直20F反潜直升机,反潜半径较直9大幅提升。
而最新的第四批次更进一步,将主桅杆364型雷达替换为368型双面快反雷达,这款采用氮化镓组件的雷达已经成为054B型护卫舰、075 型两栖攻击舰的标配,对低空、小目标的探测精度与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
对比之下,常被拿来与052D比较的英国45型驱逐舰,虽然说满载排水量7350吨,配备48个垂发单元与桑普森有源相控阵雷达。
![]()
但性能短板早就被暴露了,这个型舰因为动力系统缺陷曾多次在远洋部署中 “趴窝”,而且垂发单元数量比052D少25%,持续作战能力受限。
更关键的是,45型驱逐舰服役至今还没有进行大规模雷达升级,桑普森雷达的探测距离与抗干扰能力已逐渐落后于368型雷达搭配346A型雷达的组合,这为052D升级后实现性能超越奠定了基础。
回到这次第一批次升级的争议焦点:究竟是常规大修还是中期升级?从时间线看,第一批次舰艇于2014-2015年服役,至今恰好十年。
![]()
虽然还没有达到部分舰艇15年的中期升级标准,但2020年代以来,低空突防导弹、隐身目标等新型威胁激增,前两批次的雷达系统已显吃力,升级需求日益迫切。
结合海军装备升级的 “够用就行” 原则与后勤通用性考量,升级方向大概率参考第四批次标准:主桅杆换368型快反雷达,后桅杆更新为YLC-8B型警戒雷达,同时升级舰艇内部电子系统。
不过受限于原始设计,机库与直升机平台预计无法加长,仍将保留直9搭载能力。
![]()
这种 “有限升级” 模式既能控制成本与工期,单舰升级周期或压缩都12个月内,又能快速提升核心战力,符合海军高效部署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传言称第四批次将是052D的 “终章”,后续我国可能转向9000吨级新一代通用驱逐舰的研发。
国外媒体结合卫星图推测,这款新舰将整合更先进的综合电力系统与更多垂发单元,但目前这个消息还没有得到官方认证。
![]()
不过从装备发展规律看,052D的渐进式升级已为新一代舰艇积累了雷达集成、反潜体系构建等成熟经验,加上我国在舰艇动力、电子设备领域的技术突破,相关研发条件确实日趋成熟。
横向对比全球同类舰艇升级案例,052D的改进路径更显务实。
美国阿里伯克级 FlightⅠ 型在服役12年后才启动升级,且因改动幅度大导致单舰成本超 2 亿美元。
![]()
而052D选择 “小步快跑” 的升级模式,既避免了大规模改造带来的工期延误,又能通过技术迭代持续缩小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
这种平衡性能、成本与周期的思路,正是中国海军装备发展的鲜明特点,这次052D早期批次升级,本质是 “老舰适配新战场” 的必然选择。
升级后的舰艇,凭借368型雷达与YLC-8B雷达的协同探测,配合346A型雷达的远程预警能力,在目标探测与跟踪精度上将全面超越英国 45 型驱逐舰。
![]()
64个垂发单元带来的火力优势,也让在编队防空、反舰作战中更有底气了,更重要的是,近40艘的庞大基数意味着升级后将形成规模化战力,这对维护远海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从052C到052D的持续迭代,再到如今早期批次的升级改造,中国海军用十余年时间走出了一条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到 “自主迭代引领” 的道路。
![]()
052D的升级不仅是单型舰艇的性能跃升,更是海军装备体系成熟的缩影,通过标准化雷达、通用化垂发等设计,实现了不同舰艇间的后勤互通与协同作战,这正是现代海军战斗力的核心所在。
对于期待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读者而言,这场 “老将焕新” 或许只是开始,更先进的舰艇与更强大的编队力量,正在迭代中逐步成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