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搬到新加坡/美国”就能解决一切,那创业就像换机房:拎包、上电、跑服务。
但在当下的 AI 出海语境里,决定命运的不是地理坐标,而是你所处的制度与合规坐标。
这期对谈里,我们从 Manus 聊起:为何同样是华人团队、同样做 AIGC,HeyGen 走得更顺,而 Manus 却深陷“搬家—裁员—合规”的连锁反应?背后浮现的是美国对华投资禁令(俗称“反向 CFIUS”)的门槛与认定,以及企业在市场选择、投融资与品牌叙事上的一连串因果。
对谈的第二条线索,则来自 Minimax 遭遇的跨境版权诉讼。生成式 AI 的“法律灰区”并非抽象议题:训练数据的边界、合理使用的尺度、不同法域监管的差异,都会在企业冲刺估值与资本市场的关键节点上集中体现。
换句话说,增长曲线的每一次抬升,都可能对应着合规曲线的再校准。
因此,我们想把这次对谈交给早期创始人的第一条提醒是:先定市场,再定架构;先看门槛,再谈融资;先做风控,再讲故事。门槛不仅是“去/留”的地理选择,更是技术与监管的边界,它直接决定了你是“禁止、申报还是可投”的类别——这比“热不热闹”更重要。
在今天的对话中,夏洛克将和我们分享:
“裁员”与“搬家”的Manus,是怎么困在了“出海合规”里?
Manus vs HeyGen,相似背景的创业公司,为何“同命不同运”?
创业公司扎堆“搬家”到海外,到底有用还是没用?
Reverse CFIUS 规则(美国对华投资禁令)如何影响中国企业海外融资?
AI创业,海外融资一定会受到 Reverse CFIUS 规则的限制吗?
AI创业企业,出海架构设计上有哪些新趋势?
出海之前,要关注哪些重点合规问题,做好哪些准备?
嘉宾介绍
Villa Academy
![]()
夏洛克
盈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专注创投、融资、出海、中美管制发质与禁令,聚焦人工智能,硬技能科技等领域。
时间轴
Villa Academy
06:59 Manus 案例回顾:从爆红到清空账号的反转
13:00 反向 CFIUS:美国对华投资禁令的三大门槛
21:05 哪些AI企业会被限制融资?
28:39 HeyGen vs Manus:两家华人AI公司的命运分叉
37:09 出海还是本土?创始人的第一道选择题
42:00 Minimax版权诉讼:生成式AI的法律灰区
48:30 AI训练数据的“合理使用”与风险留痕
54:48 出海架构新趋势:利润中心 vs 成本中心
1:02:00 ODI备案、37号文与资本回流的关键节点
把这期对谈压缩成一张路标,我们给正在出海或准备出海的朋友留三个判断、两条动作、一条守则:
三个判断
1)先择边:你究竟要做哪边市场?两边都做并非不行,但很有可能会被拉扯进 Manus 的困境。
2)定结构:把组织分成利润中心与成本中心,利润留在目标市场,成本锚定效率区,同时为未来重组留接口。
3)控叙事:PR 是双刃剑,关注度会反向收紧你的机动空间;很多机构宁可“低调成交,不发新闻”。
两条动作
1)程序先行:涉及对外投资与个人持股安排,ODI 与外汇 37 号文是“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别让利润回不了家。
2)证据留痕:对训练数据的来源、授权、处理与输出 设置可追溯的“时间戳—流程—责任人”,为未来的举证与合规审计预留抓手。
一条守则
增长是选择的函数,合规是生存的函数。当你把公司当作一套“跨境系统”来设计——客户、资本、算力、数据、人才与品牌各自落点清晰——出海就不是逃离,而是升级。下一次,我们不妨少谈“去哪儿”,多谈“怎么稳稳地到”。
欢迎扫码收听完整版音频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扫码加入出海交流群,进行更多探讨~
嘉宾:夏洛克
访谈:Monica
制作:Wil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