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交完三季度房租,还是决定关店了。” 在一线城市开了五年茶饮店的王老板无奈感慨。
2025 年的茶饮市场,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行业闭店率已连续三年攀升至 20% 以上,50 万家门店挤兑 3200 亿元市场,供给过剩与需求升级的碰撞,让曾经火热的茶饮行业陷入 “存量绞杀”。
而 AI 茶饮的崛起,正为这场困局提供破局新思路。
茶饮行业的 “没落感”,本质是旧模式与新市场的错配。
供给端早已饱和,2018-2022 年年均新增 8 万家门店的狂热扩张,最终酿成 “僧多粥少” 的恶果,中小品牌单店月营收低于 2 万元的 “生存红线” 成为常态。
更致命的是需求端的迭代:68% 的消费者开始苛求原料健康,55% 愿意为个性化定制买单,而传统门店仍在靠高糖糖浆、同质化果茶 “走量”,自然难逃客流流失的命运。
![]()
成本压力则成了压垮中小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传统茶饮店依赖人工制茶,一名熟练制茶师月薪超 6000 元,且流动性大导致培训成本激增;手工操作的不确定性不仅让出品时好时坏,还造成 10% 以上的原料浪费。
在头部品牌用供应链优势下沉挤压的双重夹击下,中小品牌闭店率高达 25%,是头部品牌的两倍多。
这种 “高成本、低效率、弱适配” 的传统模式,早已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节奏。
AI 茶饮的出现,恰好精准击穿了这些行业痛点。以茶小度 AI 智能茶饮机为代表的设备,正在用技术重构茶饮店的运营逻辑。
在成本控制上,它实现了 “机器替代人工” 的降维打击:
从茶叶萃取到茶汤出品全流程自动化,无需专业制茶师,单店人力成本直降 60%;
AI 算法精准控制投茶量与水量,原料浪费率可压缩至 3% 以下,远超传统门店的管理水平。
更关键的是,AI 能完美承接消费升级需求。茶小度内置的智能系统可根据实时数据调整产品策略:
针对健康诉求推出 “低糖定制模式”,通过 APP 输入体质信息就能生成专属茶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门店 “千茶一面” 的问题;
面对个性化需求,设备支持 DIY 茶底拼配,消费者可自主组合桂花乌龙、蜜桃普洱等风味,搭配结果同步生成专属杯贴,天然适配年轻人的社交分享需求
![]()
这种 “降本 + 增效 + 引流” 的三重优势,正是 AI 茶饮重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茶饮行业从来不是 “真没落”,而是旧模式的 “被淘汰”。
当闭店率的背后是低效产能的出清,当消费升级呼唤更精准的供给,茶小度们的价值便愈发清晰 —— 它们用 AI 技术把茶饮店从 “人力密集型” 改造为 “技术驱动型”,让中小品牌也能具备对抗头部的差异化能力。
这场由 AI 掀起的变革,正在让茶饮行业告别 “拼门店数量” 的旧时代,迈入 “拼效率与体验” 的新蓝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