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25年10月10日傍晚,即将卸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以7页A4纸、约6000字篇幅,发表战后80周年“个人见解”。这份本应按惯例以内阁决议形式发布的谈话,因自民党内强硬保守势力反对,最终只能以“个人见解”名义面世。消息一出,日本政坛立刻震动,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直接表态反对,称“战后70年谈话已是最佳版本,无需新的表态”,党内右翼更是批评其“以个人见解制约新政权”,完全是被戳中痛处的“破防”模样。
石破茂的“个人见解”聚焦核心问题:战前日本为何会走向战争?他在文中深入分析,指出当时日本“缺乏将政治与军事适当整合的机制”,“统帅权”含义被肆意扩大,本应制衡军队的议会逐渐丧失功能,最终导致军方“暴走”的悲剧。更关键的是他对当代政治的警示,明确强调政治家必须有不屈服于短期民意的责任感,绝不能为迎合舆论、助长民粹或排外情绪牺牲国家长远利益。
![]()
这番话被日本舆论直接解读为对高市早苗等极端保守派的委婉警告,右翼势力如此激动也就在情理之中。这份见解的出台满是博弈痕迹。石破茂原本想延续战后50年、60年、70年的惯例,以内阁名义发表谈话,但自民党内保守派坚决抵制。他们紧抓安倍晋三2015年谈话中“不能让后代继续背负谢罪宿命”的立场不放,生怕石破茂的表态打破既有基调。即便改成“个人见解”,自民党内仍有声音要求“搁置发布”,这种阻力恰恰说明石破茂触及了当前日本政治生态的敏感神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分析得很到位,石破茂此举既是个人夙愿,也是对党内制约的正面回应,想在历史问题上为自己留下独特政治遗产。高市早苗的激烈反应完全在意料之中。这位长期参拜靖国神社、秉持历史修正主义立场的政客,与石破茂的路线分歧早有显现。石破茂虽属保守派,却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主张将甲级战犯分开祭祀,自2002年入阁后便未再参拜;而高市早苗不仅自己坚持参拜,还曾宣称出任首相后会继续这一行为。
![]()
石破茂在“个人见解”中借反思战前体制暗批民粹主义,无疑给正在推动“保守回归”的高市阵营泼了冷水。《产经新闻》的评论点破本质,这种对立凸显了自民党内部在历史认知议题上的深刻裂痕。不过把石破茂的见解夸得太好也不客观,这份文件的局限性同样突出。通篇看下来,他只是笼统表态“继承历代内阁在历史认识方面的立场”,“反省”对象仅限定于“走向战争的过程”,对日本的战争罪行、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本质”与“加害责任”避而不谈,连“道歉”这样的关键措辞都没出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笪志刚的评价很尖锐,回避加害责任和侵略本质是深刻的遗憾,这样的表态很难让受害国人民感受到诚意。在记者提问环节,石破茂曾强调“政府从未说过‘那场战争不是侵略’这样的话”,但这种间接回应远不如直接正视历史有力量。这场政坛风波背后,是日本两种历史观的激烈碰撞。
![]()
高市早苗们代表的右翼势力,想通过淡化战争责任、推动修宪强军恢复所谓“国家名誉”;石破茂则希望通过反思体制弊端、警惕民粹主义避免重蹈覆辙。前者迎合短期民族情绪,后者多了些长远政治理性。只是石破茂的“个人见解”终究只是个人立场,在自民党“保守回归”的大趋势下,实际影响力恐怕有限。
更值得警惕的是,无论日本政坛内部如何博弈,其修宪强军的总体方向并未改变。石破茂本人也主张删除宪法第九条第二款,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还在推动构建所谓“亚洲版北约”。这就形成一种荒诞对比:一边反思战前军政失衡的危险,一边又在强化军事力量、模糊军民界限。这种矛盾的政策取向,恰恰暴露了日本保守派在历史认知上的根本缺陷——他们只想从技术层面规避风险,却不愿从价值层面正视罪责。
![]()
高市早苗们的“破防”看似可笑,实则反映出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政坛的根基之深。石破茂的见解虽然不够彻底,却至少撕开了一道口子,让外界看到日本内部尚存的理性声音。只是这道口子能否扩大,能否真正推动日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恐怕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毕竟,对战争的反思如果只停留在“自己为何犯错”,而回避“对他人造成了什么伤害”,这样的反思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