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慕尼黑的初秋,天空澄澈,街头的户外展区人头攒动。IAA Mobility 2025再次成为全球汽车与出行产业的聚焦点。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展会显得格外热闹:参展规模稳中有升,中国车企与科技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欧洲传统巨头则带来多款战略车型与前瞻技术,试图向外界展示他们并未失去掌控未来的雄心。电气化、智能化与可持续性依然是主旋律,但在今年的展馆内,竞争与合作、守成与突围的气氛比往年更为浓烈。
![]()
IAA Mobility的魅力从来不仅在于琳琅满目的车型,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产业态势。今年的展会既是一次全景式的产业秀场,也是一次充满火药味的攻防战。整车厂商的比拼,供应链巨头的突破,以及新兴科技力量的崛起,一幅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的图景呼之欲出。
供应商的技术较量
在慕尼黑,主机厂的车身与概念吸引眼球,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细,会发现展馆背后真正的“骨骼与血脉”,大多由零部件企业搭建。今年的IAA Mobility 2025,Tier1供应商们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到台前。他们不仅展示最新的硬件组件,更强调自己在软件、能效、可持续与智能化领域的系统能力。可以说,这一届展会让我们看到,Tier1已经从“幕后工匠”转变为“技术导演”。
中央计算与车云闭环(博世)
博世在慕尼黑集中展示了“软件驱动出行”的整体解决方案,强调软硬结合才是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展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线控制动与线控转向系统,机械连接被电子信号取代,既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基础,也让整车架构更轻量灵活。
![]()
博世预测这一业务到2032年累计销售额将超过70亿欧元,展现其商业潜力。另一大亮点是车辆运动智控系统,它通过集中管理制动、转向、动力与悬架,能够根据驾驶者需求即时切换驾驶风格,带来从舒适到运动的多重体验。
![]()
该系统已被全球超过二十家车企采用,未来三年还将追加投资进行跨域功能扩展。博世还展示了中央计算单元与ADAS产品系列,车企可灵活选择软硬一体或分离方案,快速实现定制化量产。通过这些展示,博世明确表态自己不再只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智能汽车时代不可或缺的系统伙伴。
车窗变身信息界面(欧摩威)
欧摩威以全新身份登陆慕尼黑,带来两项面向未来座舱的核心创新。其与合作伙伴开发的超紧凑型3D抬头显示器,首次摒弃传统光学镜面结构,体积缩减近一半,仅约7升,即便在紧凑级车型中也能轻松集成。显示器通过眼动追踪为双眼分别输出画面,创造真实景深效果,使导航、交通标识和驾驶辅助提示如同悬浮在前方道路上。
![]()
另一项展品是车窗投影系统,通过高性能迷你投影设备与可电动调光的侧窗结合,把充电状态、天气信息甚至用户喜爱的球队标志直接呈现在车外。观众在展台看到车辆静止时,信息如广告牌般自然显现,拉近了人与车的互动。
![]()
两项技术均由欧摩威的软件平台整合传感器与显示逻辑,确保画面稳定与信息同步。通过这些展示,欧摩威向外界传递出独立后的技术雄心,意在成为智能座舱领域的创新引领者。
智能底盘的整合能力(采埃孚)
采埃孚以EVbeat概念车演示其底盘整合方案,车辆搭载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和电控阻尼,由cubiX软件统一协调。模拟紧急变线环节显示车辆稳定性显著提升。另一重点是高度集成的八百伏电驱模块,将功率电子、电机与减速器合为一体,扭矩密度达到七十牛米每千克,显著减轻重量并提升效率。
![]()
采埃孚底盘2.0
采埃孚强调,这些方案能帮助车企在安全与性能上同时获得保障,并降低平台开发难度。展台演示让观众直观理解跨域整合带来的优势,也突显采埃孚在电驱与底盘一体化方向上的深厚积累。
循环经济与光语言(法雷奥)
法雷奥展台以光学展示吸引眼球。前脸由二百二十四颗RGB LED组成的灯组可投射个性化符号,甚至在特殊场景下呈现提示文字。观众体验环节中,车辆灯组显示“生日快乐”的动态效果,引发笑声与掌声。
![]()
另一部分展品是再制造的摄像头与逆变器,强调零部件回收与资源循环利用。自动驾驶方面,最新一代Scala3激光雷达与全景显示方案同样获得关注。
![]()
法雷奥表示,他们希望以完整的感知与表达链条服务车企,同时通过循环经济方案应对欧盟对可持续的严苛要求,展示出传统供应商向环保和智能双重方向演进的路径。
绿色材料与智能驾驶的双轮驱动(麦格纳)
麦格纳在慕尼黑展台集中展示了覆盖可持续材料、动力总成、储能系统与高级驾驶辅助的最新成果,强调“可落地的创新”而非单纯的概念构想。展出的可持续材料在满足强度与安全标准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整车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吸引了众多工程师关注。
![]()
DHD Duo 专用混动驱动系统:毫不妥协的电动化效率
动力总成部分,麦格纳推出了面向不同车型细分市场的灵活动力系统,其中电池集成式底盘与模块化储能解决方案,展示了更高的效率与可靠性,直指电动化转型的核心。展台另一大亮点是L2+与L3级辅助驾驶系统,涵盖智能传感器融合、AI驱动决策与安全架构等核心能力。
![]()
EcoSphere:100_可熔可回收发泡 + 面套总成
户外演示环节中,观众能够体验成像雷达、舱内感知和乘员监控等技术的应用场景,直观理解其在安全与舒适上的提升。通过这种“绿色与智能”并行的展示,麦格纳不仅强化了一级供应商的传统地位,也明确表达出在未来出行体系中承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意图。
驱动技术的系统合力(舍弗勒)
舍弗勒以“The Motion Technology Company”为主题亮相慕尼黑,展示了作为驱动技术合作伙伴的新定位。本届展会也是合并纬湃科技后的首次公开亮相,新公司设立四大事业群,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逾12万名员工和100多个生产基地,展台面积超过220平方米,共展出近140款产品。
![]()
电驱动事业群重点带来EMR4电桥系统,电机、逆变器与软件来自原纬湃科技,壳体、变速器与驻车单元由舍弗勒提供,体现双方协同效应。动力系统与底盘事业群则展示了后轮转向系统和免接触进入传感器,突显在整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上的纵深布局。除此之外,舍弗勒首次发布自研E/E平台与软件生态系统,具备可扩展与服务导向特性,面向未来软件定义车辆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硬件、软件与传感器,舍弗勒不仅巩固了自己在电驱与底盘领域的技术优势,也表明其愿景是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全栈合作伙伴。
多技术路线的效率实践(MAHLE)
马勒在慕尼黑展会上以“效率³”为主题,集中展示了电气化、热管理与可持续内燃机三大战略方向的成果。核心展品是新一代高效增程系统,配备高压发电机与高效内燃机,WLTP工况下纯电动续航与发电续航可合计达到1350公里,被称为“电动车的发动机”。该系统不仅能缓解里程焦虑,也为电动车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电池配套方案。
![]()
另一大亮点是集成热泵的紧凑型热管理模块,在低温环境下可将续航提升约20%,同时减少零部件数量并降低开发成本。马勒还展示了针对乙醇燃料开发的发动机零部件,使传统动力也能实现高达70%的二氧化碳减排。展台上出现的仿生鼓风机与无线充电方案,则体现其在跨领域创新上的探索。通过这些展品,马勒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不同技术路线可以协同并行,共同支撑道路交通的脱碳目标。
从芯片到全栈平台(英伟达)
英伟达在现场,以讲座的形式展示自家产品与AI技术,最新一代车规级计算平台Drive Thor,单芯片算力可达两千五百TOPS,能够同时支持智能驾驶、座舱娱乐与车网互联。展区演示的原型车在高速场景中进行自动变道,处理画面和导航同时流畅运行,凸显芯片并行能力。
![]()
公司强调,未来车企不必为不同功能配置不同控制器,而是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功能叠加。英伟达还展示了与多家欧洲车企的合作案例,说明其全栈方案已进入量产阶段。通过Drive Thor,英伟达希望把自己定位为智能汽车的“底座”,不只是硬件供应商,而是软件与算力结合的系统伙伴。
与宝马共推技术(高通)
高通在慕尼黑联合宝马发布了Snapdragon Ride Pilot,这是双方历时三年共同打造的新一代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基于高性能的Snapdragon Ride车规级SoC,并集成两家公司联合开发的驾驶辅助软件栈,支持从NCAP测试场景到L2+及以上的高速与城市NOA功能,强调以安全为优先的设计理念。全球首发车型是全新BMW iX3,这款新世代宝马的首款量产车已在60个国家完成验证,并计划到2026年扩展至百余市场。
![]()
Snapdragon Ride Pilot的亮点在于感知与决策的深度融合:其软件栈提供360度环境建模,利用摄像头、雷达与AI算法实现低延时追踪与复杂路口识别,同时通过行为预测与规划提升情境感知能力。系统满足ASIL、FuSa与SOTIF等国际安全标准,具备多层加密和威胁检测机制。宝马“驾控超级大脑”同样基于高通平台打造,计算力相比前代提升20倍,并支持V2X通信以感知视距外风险。通过这一合作,高通不仅巩固了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展示出与整车厂共创安全、智能驾驶体验的雄心。
![]()
欢迎线上购买《汽车之友》杂志
北京时尚
成都杂志铺
扫码进店,线上购买,快递到家
获取更多图文资讯,欢迎关注《汽车之友》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视频资讯,敬请关注《汽车之友》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