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仓牺牲,遗体因为没人敢收而开始腐烂,好友冒死偷运走遗体,火化后交给17岁女学生,她一跃跳入大海……
陈宝仓的祖籍是河北遵化人,但出生在北京,自幼跟随父母在北京生活。陈宝仓出生于1900年,彼时的中国尚处于清朝末期,虽然已经开始有西风东渐的迹象,但整个生活条件仍然有很浓的封建王朝影子。
![]()
不过,陈宝仓家的经济条件还不错,其父在北京的松宝斋当高级雇员,每月的收入颇为可观,毕竟古玩这个行当在北京可很受欢迎,好多京中少爷都痴迷此道,陈宝仓的父亲在这些贵人圈里工作,稍微讨这些有钱主儿开心,捞到的好处就不会少。
在陈宝仓父亲的维持下,陈家的生活境况一直不错。按理说,陈宝仓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肯定会顺风顺水。
可遗憾的是,八国联军在陈宝仓出生这一年入侵了中国,用枪炮砸开了清朝紧闭的大门,洗劫了北京城。
覆巢之下无完卵,陈家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陈宝仓顺遂的生活轨迹被打断,随着家道中落而过上了苦日子。
虽然生活捉襟见肘,但陈宝仓父母的见识仍在,深知处于乱世,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即便经济负担很重,却始终勒紧裤腰带供陈宝仓读书。
![]()
而陈宝仓也从小就懂事,读小学时已经知道父母如今的困境,以及自己能够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
陈宝仓所在小学当时有一个政策,该校第一名考生可以减免学费。陈宝仓还只是一个孩子,无法在生活上帮助父母,却能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减轻父母的压力。
所以,陈宝仓从小学开始,读书的目标就是全校第一。而事实上,陈宝仓在读书方面也确实很有天赋,再加上不断地努力,竟然真的靠考试第一名减免学费完成了学业。
遗憾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陈宝仓虽然已经很努力,却还是没能摆脱困境,并在14岁这一年传来噩耗——父母因病双双离世!
陈宝仓当时还只是一个少年,肩膀还承担不起生活的重担,唯有积蓄努力求学,争取完成父母生前的遗愿。
![]()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一个14岁的孩子?陈宝仓读完初中时,几乎耗尽了父母留给他的全部积蓄,若想积蓄求学,经济已经无力支持。
但陈宝仓并未就此放弃,最终投考了清河军官预备学校,只因该校免收学费。其实,以陈宝仓的优异成绩,他虽然没钱但也有其他选择,之所以最终选择了清河军官预备学校,是因为陈宝仓长大以后,立志从军报国,这所学校正好合适。
陈宝仓在该校就读两年,两年后因为成绩优异,直接被转去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进入该校第九期工兵科。
至此,陈宝仓实际上已经凭借读书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转,从一个家道中落的孤儿,成为当时军界最炙手可热的一批年轻人。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于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而陈宝仓进入这所军校,意味着他未来在军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值得一提的是,吴石与吴仲禧也在该校就读,只不过他们是三期生,与陈宝仓未必相识。同时,大家耳熟能详的叶挺、傅作义、白崇禧、张治中和陈诚,都是该校的学生,足可见这所军校的含金量有多高。
抗战时期,陈宝仓积极抗战,在安徽宣城作战期间,不幸负伤,右眼因伤重不治导致失明,从此成为“独眼将军”。
陈宝仓作战勇猛,亲冒矢石,前线督战,抗日的积极性有目共睹!即便身负重伤,失去一只眼睛,却仍然不肯长期休息,眼伤尚未痊愈,就坚持重返前线。
这一次到前线抗日,陈宝仓在陈诚的举荐下,去了第二兵团,给张发奎担任参谋长。在此期间,陈宝仓与共产党接触的机会增多,对革命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仿佛是醍醐灌顶,很多思想都是此前在国民党中闻所未闻,因此对投身革命十分向往。
![]()
1938年,陈诚担任政治部部长期间,邀请周恩来出任副部长。国共合作得到推动,两党合作进入一段蜜月期,陈宝仓有幸与周恩来接触,对周恩来非常敬佩!
次年,张发奎去了第四战区担任司令,陈宝仓也去了第四战区担任副参谋长。在此期间,陈宝仓不仅支持中共宣传,甚至还公开表示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战口号。
陈宝仓不仅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思想,也支持越南共产党的抗日行动。
1941年,“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简称“越盟”)在靖西成立,陈宝仓当时在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担任主任一职,主要负责边境地区的各方面事务。而越盟因为中国一侧相对宽松,经常到靖西活动,期间遇到各种生活和革命问题,陈宝仓都会暗中帮助。
越南共产党领导人李光华当时因为有人告密被捕,陈宝仓暗中叫来心腹,密令他们对李光华等人照顾,这才让越共大批同志免遭毒手。
胡志明被捕期间,陈宝仓曾面前胡志明,两人促膝长谈,各自对当时的局势表明了态度。经过此次谈话,陈宝仓对胡志明非常钦佩,认为胡志明对中国的局势很有见解。此次面谈,两人一别两年,再次重逢时胡志明已经出狱,但行动却受限制,暂时没办法回越南。
由于胡志明这边的情况特殊,越南的同志对他的情况很惦记,胡志明就想给越南的同志报个平安。但这件小事,在当时的情况下却难如登天,一旦发现胡志明与越南的同志有联系,恐怕又要大难临头。
![]()
于是,胡志明找到陈宝仓,希望他能帮忙送一封信。由于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情况又特殊。为了安全起见,这封信写在了一张报纸边缘撕下来的空白纸上,写字也没用墨汁,而用的米汤。
米汤写字有一个好处,晾干以后看不出来字迹,表面看就是一张白纸。但收信的同志用火烤一下,米汤所写的字迹立刻就会重新显露出来,这一招在传递情报时经常使用。
但即便这么做,这件事的风险还是太大了,即便是陈宝仓被抓了现行,这件事恐怕也不好解释。陈宝仓听了胡志明的请求后,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辗转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这才好不容易将信送到,帮了胡志明一个大忙。
在陈宝仓眼中,抗日并不只是中国的事情,而是所有反法西斯人的责任。胡志明是真心抗日,那就是同一战线的“战友”,帮助抗日的“战友”无可厚非。
但这件事传到蒋介石耳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因为国民党当时奉行的是“擒胡灭共”,陈宝仓对越共的“放纵”就成了罪名,若非当时陈宝仓主持青岛受降,背后有陈诚暗中帮忙,陈宝仓恐怕真不好过这一关。
![]()
但陈宝仓调任第四兵站总监部总监后,故意“遗失”物资给解放军的事情,却没这么幸运了。当时发生这件事的时候,陈宝仓是有意暗中帮助我军。
只不过陈宝仓的举动被有心人看在眼中,时任山东省主席的王耀武得知此事后,直接将这件事捅了上去,导致陈宝仓背负了“资共”的罪名,因此被免职了,这件事的影响很大,直到1948年底,这件事才算是翻篇了,陈宝仓也在此时调去了台湾,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任中将高参。
此时的陈宝仓,表面上是国民党官员,实际上已经有了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我党的地下党,负责潜伏进台湾搜集情报。
由于陈宝仓与吴石是老相识,两人的关系比较熟悉,潜伏期间配合起来非常顺手,一个搜集情报,一个传递情报,两人成为我党在台湾的地下情报网的支柱人物。
遗憾的是,由于蔡孝乾背叛了组织,导致台湾的整个地下情报网遭到毁灭性打击,吴石和陈宝仓的身份全都暴露。陈宝仓家中的一份手写情报,成为关键证据,导致陈宝仓入狱。敌人对陈宝仓软硬兼施,陈宝仓宁死不屈,最终和吴石等人一起被敌人执行枪决,壮烈牺牲。
![]()
彼时的台湾被白色恐怖所笼罩,保密局的特务几乎是无孔不入,即便是普通市民说话都要小心谨慎,担心哪句话说错了被特务听到,被错认为“匪谍”抓起来,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
吴石牺牲以后,他的子女流落街头,每天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曾经高官的子女,不知道多少人巴结,如今出了事,谁见了都躲得远远的,若不是陈诚救下吴石的妻子,给了一些庇护,恐怕吴石的族孙收留他们,都要受到牵连。
陈宝仓也是政治犯,牺牲以后的处境与吴石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吴石。毕竟吴石曾经救过陈诚的命,陈诚为了报恩,冒风险救助吴石的家人,也可以理解。但陈宝仓的情况不同,他牺牲以后遗体都没人敢领,就那么堆在众多的遗体之中。
台北6月的温度已经很高了,白天的气温甚至已经超过了30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遗体很快就腐烂了,若再拖延些时日,恐怕想找到陈宝仓的遗体都不容易了。
![]()
但陈宝仓是政治犯,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触霉头,领陈宝仓的遗体,搞不好全家都得搭进去。陈宝仓的夫人师文通深知此中的利害关系,但也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求陈宝仓生前在台湾的两个挚友。
这两人一个是年轻学生陈克敏,另一个是部队里的军需官唐辉麟。两人都没什么地位,也没什么背景,能够答应去冒险领遗体,完全是念及旧情。
两人到了刑场以后,发现刑场的遗体堆积很多。为了找到陈宝仓,两人在发愁的刑场中来回翻找。好在陈宝仓的眼睛受过重伤,通过眼睛很好分辨遗体,这才在遗体堆里翻出了陈宝仓已经开始腐烂的遗体,送去了火化厂。
火化厂当时虽然管理不是特别严格,但也不是随便送来一具遗体就能火化。为了不引起事端,两人凑了六百台币交给火化厂的人,这才如愿将陈宝仓的遗体火化。火化结束以后,两人虽然心中忐忑不安,却因为骨灰火化后需要降温,强忍着担忧等骨灰冷却,这才装进骨灰盒匆忙离开。
陈宝仓的遗体虽然领出来了,也按照陈宝仓就义前的遗愿火化了,但想运陈宝仓的骨灰盒回大陆,仍然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
对此,师文通早有准备,她提前联系了台湾的一个17岁女学生,让她帮忙运骨灰出台湾。该女学生名为殷晓霞,与陈宝仓的女儿陈禹方曾是同窗,两人的关系很好。殷晓霞对陈宝仓十分敬佩,又出于同窗的情谊,在师文通请求她帮忙时,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殷晓霞虽然只有17岁,但这份勇气令人钦佩,行事也不是拖泥带水之人。殷晓霞将陈宝仓的骨灰盒装进了随身携带的行李箱内,顺利登上了去香港的船。
当时台湾去香港的限制比较严格,但严格的是下船时的盘查,任何人没有入港证不能下船。殷晓霞没有入港证,但还是登上了去香港的船,因为她已经有了打算,等船靠近香港码头时,她就趁夜色的掩护跳海,悄悄潜水登岸,这是将陈宝仓的骨灰运过去的唯一办法。
船只即将靠岸时,殷晓霞提前换好了泳衣,又用提前准备好的绳子将骨灰盒捆在胸前。当晚,17岁的女学生殷晓霞,一切准备就绪后,从船上一跃而下跳入大海,拼命地朝着岸边游了过去。
![]()
海水里游泳阻力很大,殷晓霞虽然勇气可嘉,但毕竟只是一个17岁的小姑娘。她自己也不知道游了多长时间,只知道自己非常疲惫,却一刻也不敢停下,只管闭眼朝着前方坚持游,终于在某一刻,脚尖触碰到了沙地,那一刻土地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就这样,陈宝仓的骨灰从台湾被送到了师文通的手中,因为海水渗入了进去,骨灰变得潮湿,师文通拿到骨灰那一刻,眼泪忍不住的落了下来……后来,陈宝仓的骨灰被葬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他的事迹如今因为一部《沉默的荣耀》而有更多的人知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