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当这句话刷屏网络时,多少年轻人在手机屏幕前红了眼眶?
在这个人人追逐流量的时代,19岁大学生孟成用7天半的玉米地劳作,给所有人上了一堂关于选择的课。
![]()
玉米地里的青春选择
国庆长假,当大多数同龄人忙着旅游打卡、聚会狂欢时,孟成选择回到家乡的玉米地。
5亩玉米,7天半的弯腰收割,这位青岛农业大学的大一学生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热度,他出人意料地拒绝了唾手可得的流量变现机会,坚定表示:"不做直播带货,只想专心学习。"
这份选择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据统计,2022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3.4万亿元,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
![]()
而孟成却清醒地认识到,短暂的流量红利远不如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得长久。
他说要用计算机专业助力农业发展,这种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视野,远比一场带货直播更有价值。
两代人的精神传承
孟成父母凌晨五点的叮嘱,折射出中国农民最朴实的智慧
。他们不因儿子的突然走红而沾沾自喜,反而反复提醒"要低调"。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踏实与谦逊,正是浮躁社会最缺乏的品质。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个靠水果摊和玉米地供出两个大学生的家庭,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
![]()
父亲的三轮车,母亲的玉米地,承载的不仅是全家的生计,更是对子女教育的坚定支持。
孟成姐弟的求学之路,恰似千万中国农家子弟的缩影——他们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期待,在土地上汲取力量,在书本中寻找出路。
流量时代的价值坚守
当"大学生务农"成为新闻,本身就值得深思。在网红经济席卷校园的当下,多少年轻人将"粉丝数"视为成功标准?
孟成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清新范式: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收割流量,而在于收割知识的果实。
他用行动证明,青春可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既能俯身土地体恤父母艰辛,又能仰望星空规划专业未来。
这种"既能拿得起锄头,又能握得住笔杆"的复合型成长,才是当代青年最该追求的素质。
玉米会腐烂,但知识永不贬值。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孟成让我们看到:最珍贵的网红不是带货达人,而是那些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的"长期主义者"。
当年轻人学会把目光从手机屏幕移向广阔天地,我们的社会才能收获更多像孟成这样的希望果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