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生一起车辆碰撞起火事件,有视频显示当时路人救援时未能打开车门,警方通报司机涉嫌酒驾,那么这起事故的责任会如何认定呢?
![]()
大家好,我是关注新闻和法律的老梁。
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左右,四川成都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
![]()
目前网上有多段视频流传,其中一名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显示,车辆碰撞前飞速驶过,似乎有甩尾的情况。
![]()
另一名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现场有多人试图打开车门,但未能成功,期间是有人去拉车门把手,但是未能成功。
![]()
目前警方通报,当事人邓某某(男,31岁)驾驶小型轿车,与前方同向由李某驾驶的川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
![]()
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那么很多人在讨论车辆的问题,尤其是关注车门未能打开,有一些人怀疑是不是跟隐形把手有关系。
但其实现在信息非常少,暂时无法确定是否跟车辆的质量或者设计有关系,这里聊聊我的看法供参考。
首先这个车为什么出的事故是不知道的,虽然说邓某某涉嫌酒后驾车,但是酒后驾车是否是发生碰撞的原因,或者说至少是不是唯一原因暂时不确定,网传视频甩尾那一下是他驾驶的问题,还是当时路况的问题,还是车辆的问题,这个需要专业判断,暂时没法确定,警方目前也没有通报事故原因,这个只能等官方通报,但是司机如果确认酒驾可能会分摊很大责任的。
其次,这个车辆起火是什么原因,其实也不知道。
现在很多人认为是电池起火,还有质疑说小米电池有个什么电池向下防爆技术,说这是不是不好使。
但其实是不是电池起火,警方也没通报,现在也没法排除是车辆的哪一部分起火,还是车内有什么易燃易爆的物品起火,暂时也没有官方通报,只有一些自媒体分析认为是电池起火,这些说法都未经证实。
当然最后如果能证明是电池起火,那存在追责讨论空间,但是至少到我录视频的时候没法确认。
第三,这车门没打开是什么原因?
注意没打开和打不开是两回事,虽然我们从视频里看这几人当时用了很多方法,但是暂时无法确认是否操作有问题。
目前海报新闻应该是致电的小米客服,声称是可以从外部打开的。
![]()
那现在是这几个人打开方式不对,还是说车门变形了无法打开,还是说车门当时因为故障锁死了无法打开?暂时也无法确定。
第四,这人怎么死的其实也不知道。
很多人一看这报道,那肯定是烧死的,而且有报道说已经烧的看不出来样子了,但是这里没考虑一个问题,这人会不会在碰撞之后、起火之前就已经死了。
至少我看到的报道里,没有人跟被困车内的司机互动过,都是说车怎么样,没人说这人是怎么回事。
![]()
那如果说这人死因是烟呛的窒息死亡,或者烧伤导致死亡,这个一般就是起火之后死亡,但是如果这人是颈部胸部骨折死亡的,或者发心脏病死的,结果一看没系安全带,那可能出事的那一下他已经死了,后来焚烧的可能是他的尸体,这个性质就不一样了,那又要说会到出事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可能需要通过现场勘查、尸检之类的确定。
那么死亡结果跟起火的因果关系,至少目前不明确。
所以综合看下来讨论这件事的责任分摊,目前没有事实基础,还是要等警方的调查和官方通报,包括看小米这边有没有正式的回应,未来大家可以关注这几个问题是否有答案。
那我们跳开这件事,假设有一辆车的司机因为酒驾出了事故,然后车辆因为自身设计原因,比如说车门打不开了,起火导致其死亡。
首先这个司机肯定有较大责任,说到底你不撞能起火么?这车设计有没有问题,你自己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里也是提醒大家不要酒驾。
然后就是这车是否有产品质量问题,根据产品质量法,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及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除非生产者能够证明三种情况,注意这里其实是个举证责任倒置,就是要求生产者要证明,生产者这边的证明义务还是比较高的。
![]()
另外我看到有网友讨论惩罚性赔偿,但其实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要明知存在缺陷依旧销售的,才能追究惩罚性赔偿,这个论证起来通常比较困难,你如何确认它是明知呢?
![]()
关于此类事件有一个案例可供参考,2022年无锡一个男子驾驶电动汽车,途中车辆突然加速,撞击路边停放的多车后停下,车体变形,王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
结果经调查发现车载终端TBOX及企业平台数据中,事故发生时间段内大量记录项的记录值缺失,不符合国家标准相关规定。
对此法官认为,应由企业承担举证整车性能及运行状态良好,事故系其他原因导致的证据,如举证不能,应推定因果关系成立,这样因为数据缺失这家车企赔偿130万。
当然这里只是介绍法律规则供大家参考,不涉及此次成都车辆事故中的车企责任分配问题,具体到这次事件还是以官方通报为准。
最后倒是想说一下,现在很多自媒体和媒体都在议论这件事,我发现很多人关注车辆品牌问题,但是我们前边也说,这个事情事实层面是不清晰的,所以不建议做确定性的评价,否则有可能有法律风险,如果企业认为你有不实或者贬损言论,是有可能追究法律责任的,所以大家最好也嘴上有点吧门儿的。
其实我也有点纳闷儿,怎么好像现在出点事故就要跟车辆品牌挂钩,然后说某某车主群体如何如何,这就没有必要了,这件事不管怎么样毕竟有一个人去世,终究是一场悲剧,做这个视频也是希望大家了解法律规则的同时注意安全,最后不管怎么定责任,这个人的生命也回不来了。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这话再重复一万次都不为过。
以上就是我对成都车辆起火事故的一个分享,个人浅见难免疏漏,也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小伙儿伴在评论区和弹幕里给我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