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哈密沙漠中,一批沉睡了 60 余年的特殊 “地标”,近期因一场修复与破坏的较量,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
这些由先辈一铲一铲铺就的历史标语,不仅见证了中国空军的早期发展,更在当下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记忆保护的激烈讨论。
![]()
事情的起点,是一位博主发布的沙漠标语修复视频。视频中,斑驳的标语在博主的清理下逐渐清晰,独特的历史感瞬间触动了无数网友,相关内容很快登上热门,评论区满是 “向先辈致敬”“保护历史遗存” 的声音。
本以为这场正能量事件会画上圆满句号,没想到万能的网友却顺着视频细节,挖出了此前破坏标语的关键人物。
![]()
据网友曝光的信息显示,涉事者是哈密当地一名越野车爱好者,且长期以 “带队越野” 为业,疑似专门从事沙漠越野旅游相关工作。
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谴责这种破坏行为,认为在承载历史意义的标语上开车,是对先辈的不尊重。
破坏者辩解引争议,“非首犯” 不代表无辜
面对全网谴责,涉事者很快发布视频回应,声称自己正遭遇 “网暴”,还辩解称:“那些车印不是我弄的,我去越野的时候,标语已经被破坏了。” 这番说辞不仅没得到理解,反而引发更多质疑。
![]()
有网友直言,即便标语此前已受损,开车在上面继续碾压,本质上仍是 “明知故犯”。“就算不是第一个破坏的,也不能洗白自己的行为,视频里清晰能看到你的车辙,辩解根本站不住脚。”
更有人指出,目前虽未找到其他破坏者,但这并不影响对涉事者实际行为的认定,“不能因为别人没被揪出来,就觉得自己无辜”。
官方发声定调,平台出手处罚
随着事件发酵,官方媒体的表态迅速引发关注。“钧正平” 直接发文犀利点评,一句 “别让越野‘撒野’,亵渎先辈们的热血与奉献”,虽未点名涉事者,却精准戳中问题核心,明确传递出对破坏行为的反对态度。
![]()
而 “人民空军” 则专门向修复标语的博主致谢,用行动肯定保护历史遗存的正能量行为。
在官方发声后,各大网络平台也迅速跟进,对涉事者的账号采取了处罚措施,进一步遏制不良言论的传播。不过截至目前,涉事者需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仍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后明确。
![]()
一铲一铲铺就的 “空中路标”
为何这场破坏事件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这还要从标语的历史说起。据史料记载,这些标语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当时空军第八航校为解决沙漠戈壁导航难题而修建的 “地面参照地标”。彼时,沙漠地形复杂,飞行员极易迷失方向,这些标语便成了重要的空中指引。
![]()
为了建成这些标语,战士们耗时五六个月,顶着沙漠的烈日风沙,一铲子一铲子地铺筑。单个字体的长宽约 50 米,相当于好几个篮球场大小,即便历经 60 多年风雨,部分标语依旧清晰可见。
![]()
如今,这些标语虽已不再承担导航功能,却成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记录着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更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奉献,是不可复制的时代记忆。
这场事件看似是一起简单的破坏行为,实则是对历史记忆保护的一次提醒。那些深埋在沙漠中的标语,不仅是冰冷的文字,更是先辈精神的象征。
![]()
无论何时,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辈的尊重,都不该被 “撒野” 的欲望所取代。而如何更好地保护这类特殊的历史遗存,也值得每个人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