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与头图来源 | 泡泡玛特
8月,泡泡玛特发布了中期业绩。
怎么说呢,知道泡泡玛特火,但没想到会这么火。不管喜欢它的,还是质疑它的,当纸面上那串以「亿」为单位的业绩数据一落地,给人的感觉,就还是很惊艳。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财报,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38.76亿元,同比狂涨204.4%;经调整净利润47亿元,同比爆增362.8%;毛利率由去年的64%增长到70.3%。
估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被行业称为「史上最强」的半年报业绩,强得真不是一点半点。
拉回泡泡玛特的2024全年财报,泡泡玛特营收破百亿大关达到130.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34亿元,创历史新高。
很疯狂,仅仅半年光景,泡泡玛特赚到的钱,就直接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以至于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高管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王宁开讲,年初时还说有信心达成50%的整体增长,希望今年营收做到200亿,但感觉今年300亿也很轻松。
不过,比数字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泡泡玛特已经悄然完成了其商业模式的升级。从IP矩阵的多元化布局,到产品品类的现象级突破,再到全球市场的深度渗透,这家公司正在构建一个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增长模型。
![]()
放眼全球市场,LABUBU的火,大家有目共睹。
这只露着九颗尖牙的丑萌精灵不仅席卷了社交媒体,吸引众多国际巨星「晒娃」,更让全球年轻人疯狂「剁手」。反映在营收上,LABUBU所属的IP THE MONSTERS,今年上半年实打实地扛下了48亿营收,同比增长668%,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34.7%,稳坐泡泡玛特最赚钱IP宝座。
![]()
◎ 图源:泡泡玛特
顶流LABUBU让泡泡玛特赚得盆满钵满之外,艺术家IP矩阵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是肉眼可见。
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等销售额均超过10亿,展现出持续的商业化能力。具体展开,作为泡泡玛特的IP常青树,排名第二的MOLLY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73.5%;排名第三的SKULLPANDA同期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112.4%;CRYBABY同期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48.7%;DIMOO同期实现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192.5%。
![]()
◎ 图源:泡泡玛特
老牌IP稳定吸金,新晋IP在接续性上信心也足。
被泡泡玛特称为「旗下成长最快的新锐IP之一」的星星人,通过跨界联名等多维度的IP运营,热度迅速攀升,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9亿元,进入了自有IP前十名,占泡泡玛特整体收入的2.8%。
![]()
◎ 图源:泡泡玛特
从艺术家发掘、IP设计、产品化到商业化运营,独特的商业闭环让泡泡玛特的自有IP体系愈发多元健康。财报中披露,上半年共有13个艺术家IP收入过亿,换句话说,没有依赖单一爆款,在泡泡玛特的IP宇宙中,总有一个系列能赚到你的钱。
这种IP运营能力的进化还体现在内容形式的丰富性上。泡泡玛特不再局限于潮玩产品本身,而是通过主题展览、联名合作、动画短片、线下乐园等多种形式,构建立体的IP体验生态。
![]()
◎ 图源:泡泡玛特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全球多个核心城市举办大型线下主题展览,将SKULLPANDA、Zsiga、Nyota等IP形象融入城市风景,通过艺术装置、商品零售、创新活动等多元形式,为IP与用户的更深连接牵线搭桥。
![]()
公司的核心品类也有了新排位。
上半年,毛绒产品线迎来现象级增长,不仅贡献了61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276.2%),更以44.2%的收入占比,首次把手办挤下,晋升为公司第一大品类。
毛绒月产3000万只仍供不应求。每当有热门IP的新款搪胶毛绒推出时,官方渠道基本都是几秒钟售罄,而未能在官方渠道抢到的玩家,也竞相转向二手平台。在二级市场,热门款的溢价非常惊人,一些稀缺款式或隐藏款的价格,可以轻松翻倍甚至达到数千元。
![]()
◎ 图源:泡泡玛特
某种程度上说,LABUBU的全球爆火,正是来源于随身搪胶毛绒挂件的尝试。将毛绒LABUBU的经验复制,泡泡玛特的全线IP,都能在毛绒上进行商业版图的延展。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就为10个核心IP推出近20款毛绒产品,并通过「材质+工艺+功能」的创新,将毛绒从「陪伴型产品」升级为「可穿戴、可互动、可收藏」的潮流单品。
比如,SKULLPANDA「光纤圈」通过PVC注塑工艺实现面部妆容的精细刻画;BABY MOLLY化身掌心大小的猫咪,成为粉丝的「口袋朋友」;PUCKY「豆子冒泡」系列毛绒挂件内置气囊,可吹出彩色泡泡;HACIPUPU「小熊软糖」系列甚至融合了香甜软糖香气……
![]()
◎ 图源:泡泡玛特
这些结合IP特色设计的细节,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差异化价值,更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和需求,让IP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为泡泡玛特的高盈利叠加多重BUFF。
![]()
泡泡玛特上半年利润率超预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市场增长势头的持续强劲。
体现在财报上,亚太地区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市场营收达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以超十倍的增速成了财报里的强悍存在;欧洲及其他地区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729.2%。
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公司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今年4月,泡泡玛特在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分别铺设区域总部,这样一个组织架构调整,好处在于能够直接掌握一手消费者数据,更灵活、更高效地响应当地市场。
![]()
◎ 图源:泡泡玛特
如果说Lisa带火LABUBU是泡泡玛特打开海外市场的「偶然」,那其本地化运营能力则是抓住机遇后的「推波助澜」。
以中国市场为例,泡泡玛特聚焦提升顾客的品牌体验,以及满足用户多元化品类及IP需求;亚太地区执行旅游零售战略,在知名旅游目的地及机场铺开门店;美洲市场更偏重于美国,并快速实现市场覆盖范围拓展,扩大品牌及IP影响力;欧洲地区则提前布局全球知名地标,为未来增长留出更多空间。
渠道策略的深度本地化表现也足够优秀。
在东南亚,泡泡玛特通过Shopee与Lazada触达本地消费者;在欧美市场,则借助Amazon的规模与物流能力增加影响力;与此同时,泡泡玛特还紧跟内容电商趋势,在多个国家入驻TikTok,用高质量内容生态吸引大量年轻用户。
至于数字化能力的全球快速复制,更为泡泡玛特确保了品牌体验的一致性。目前,泡泡玛特自主开发的官网已覆盖37个国家,其中34个国家同步上线了自研APP。与此同时,瞄准全球年轻消费者的收藏欲与社交需求,「抽盒机」玩法也被成功复刻至海外市场,并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
◎ 图源: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的进化路径令人想起迪士尼早期的发展历程。两家公司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本质上都是将创意内容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迪士尼的起点是米老鼠这一个IP形象,通过持续的内容创作和渠道扩展,逐渐构建起包括唐老鸭、高飞、白雪公主等在内的IP矩阵。泡泡玛特同样从MOLLY这一个IP起步,通过系统化的IP孵化体系,逐步打造出LABUBU、SKULLPANDA、DIMOO、CRYBABY等组成的IP家族。
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都实现了从IP创作者到IP运营者的转型。迪士尼不仅创作动画内容,更通过版权运营、衍生品开发等方式最大化IP价值。泡泡玛特同样超越了单纯的产品销售,通过主题展览、联名合作、内容开发等形式延伸IP生命力。
至于在生态扩张路径上,迪士尼是从动画制作起步,逐步扩展到主题乐园、电视网络、电影制作、消费品授权等领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娱乐生态。
泡泡玛特也正在沿着相似的路径探索,2023年落地的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线下体验领域,虽然规模尚无法与迪士尼乐园相比,但战略意图明显——通过线下体验深化IP与用户的情感连接,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此外,泡泡玛特在北京、上海开设的popop饰品店,通过对IP进行解构与延展,使IP价值得到更深度的挖掘,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迪士尼消费品授权业务的呼应。
![]()
◎ 图源:popop
尽管泡泡玛特早年曾以「中国的迪士尼」为愿景,但如今其战略方向已明确转向打造「世界的泡泡玛特」。眼下,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延长IP的生命周期,并使其跨越代际,成为持久的文化符号。
在这个问题上,尽管并无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至少能确认的是,随着迷你LABUBU新爆款与场景的拓展、IP内容的持续深化、全球运营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新业务模式的逐步验证,泡泡玛特仍旧在为市场注入新的期待。
![]()
* 了解更多精彩案例,点击下方关注首席品牌官公众号。
首席品牌官创立于 2013 年,是品牌人成长及经验共享平台,平台包括自媒体、社群、培训和品牌活动。
「首席品牌官」自媒体系“CMO 价值营销自媒体联盟”发起机构、“公关传播行业最具影响力原创自媒体”。投稿、内容合作,请联系「品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