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原位连续大尺寸可变径盾构机“变径一号”在佛山顺德的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公司成功下线,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
这一重大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轨道交通高端装备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化、高效化开发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
9月30日,全球首台原位连续大尺寸可变径盾构机“变径一号”在位于佛山顺德的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公司下线。
“变形金刚”实现站隧一体化无缝施工
“变径一号”被喻为盾构机界的“变形金刚”,其最大亮点在于能够根据施工需要自由调整直径。该设备将率先应用于芳白城际广州火车站项目,计划从广白盾构井始发,掘进至广州火车站车站区域后实施变径并施工站台隧道。目前,技术人员正对设备进行最后拆解与装运,为即将展开的现场施工做准备。
“传统盾构机的直径是固定的,而‘变径一号’可以在8.83米至12.45米之间灵活调节,变径过程中开挖面积扩大近一倍,约98%。”中铁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袁文征形象地介绍,“就像为盾构机装上了可调节的‘变形骨架’。”该设备采用独创的三道梁同步伸缩开挖技术与狭小空间变径机器人系统,能够在隧道内自主完成刀盘扩张、骨架重构等一系列复杂动作,从而实现“一站两隧、连续成型”的无间断施工。
![]()
“变径一号”可以在8.83米到12.45米的范围内来回变径。
中铁华隧技术质量部部长赖伟龙进一步描绘了施工场景:“设备先以小直径快速掘进区间隧道,到达车站后原位‘扩径’,开挖出更宽的站台隧道,完成后再‘缩径’继续向前,全程无需拆机或增设工作井。”
十六年磨一剑,中国制造如何实现逆袭?
在地铁成为城市主流出行方式的今天,很多人会好奇:错综复杂的地下隧道是如何建成的?这背后,离不开“盾构机”这一核心装备。长期以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多采用明挖或暗挖法施工,区间隧道也需单独建设,此类分离式施工不仅对周边环境干扰大、资源整合度低,工期也相对较长,尤其在建筑密集、环境敏感的中心城区,施工难度更为突出。
回顾我国盾构技术发展历程,曾一度完全依赖进口,设备价格高昂。转折发生在2008年,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成功下线,彻底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2016年,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在顺德伦教成立,持续推动国产盾构技术迭代升级。
![]()
从打破垄断到问鼎全球首创,中国盾构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中铁华隧相继推出“冷冻刀盘技术”“双模盾构机”“三模隧道掘进机”等国内领先技术,陆续打造了“大湾区号”“妈湾号”等上百台盾构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
8月25日,“大湾区号”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在位于佛山顺德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公司下线。
这次“变径一号”是广州地铁集团牵头、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其在原位变径、连续变径与大尺寸变径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均属国际首创,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又一里程碑。
高端装备制造是顺德两大产值超3000亿元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顺德通过“内培外引”双轮驱动,推动装备制造产业上下游串联成群、集聚发展。
伊之密全球总部大楼在顺德大良动工建设;全国高端家具生产装备整机制造龙头企业弘亚数控二次加码投资顺德,推动木工机械装备产业升级;百亿级赛威华南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本土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全国乃至全球龙头企业的持续加入,顺德高端装备的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业态更为丰富、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
来源:顺德发布
编辑:卢骁婷
二审:曹开文
三审:吴日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