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哨所瞬间被炮火吞噬,两国公布的死亡人数竟相差三倍!巴基斯坦枭龙战机直扑喀布尔,阿富汗塔利班高调访印,这场兄弟反目的背后,是谁在暗中递刀?中国西大门外的硝烟又将如何影响地区格局?
10月11日深夜,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的枪炮声打破了宁静。
巴基斯坦军方次日通报:23名士兵阵亡、29人受伤,但“消灭超过200名塔利班武装分子”。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言人穆贾希德则宣称,阿方不仅夺取25个巴方哨所,还造成58名巴军死亡。同一场冲突,双方公布的战果数据悬殊,仿佛在平行时空作战。
战场细节透露出更复杂的信息。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称,此次行动动用F-16、JF-17枭龙战机和翼龙无人机,对阿富汗境内的“巴基斯坦塔利班”训练营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
社交媒体流传的轰炸画面显示,巴拉姆查地区的沙希丹哨所被精准摧毁,Jandosar哨所和杜拉尼营地陷入火海。而阿富汗方面则强调,其部队用重炮和反坦克导弹还击,“让侵略者付出代价”。
![]()
这场冲突撕开了一个历史伤疤——曾受巴基斯坦扶持的阿富汗塔利班,如今竟与巴军兵戎相见。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哈瓦贾·阿西夫此前在议会直言“耐心已耗尽”,指控阿塔为巴塔(巴基斯坦塔利班)提供庇护。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交火发生的前一天,阿富汗外长正对印度“破冰访问”。
而阿塔外长穆塔基访印时与印度发表的联合声明,更激怒伊斯兰堡:声明中不仅将印控克什米尔称为印度领土,还将恐怖主义归为巴基斯坦“内部问题”。
印度与阿富汗宣布重建外交关系,穆塔基称“视印度为亲密朋友”。这一举动被伊斯兰堡视为战略背刺——昔日被塔利班视为“异教徒”的印度,如今竟成了喀布尔的座上宾。
冲突背后晃动着大国的影子。巴基斯坦《每日时报》披露,美方对巴军越境打击持默许态度,并提供了塔利班武装的情报。
而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要求阿富汗归还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言论,更让局势复杂化。穆贾希德对此强硬回应:“不会将本国任何土地交给其他国家”,矛头直指美国。
![]()
巴基斯坦则悄然构建自己的安全网。与沙特签署的共同防卫条约规定“对一国的攻击即对另一国的攻击”,形成事实上的军事同盟。
与此同时,巴总理夏巴兹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美方密谈,巴军方高层连续访美,双方在稀土开发、港口建设等领域达成合作。有分析认为,巴基斯坦正借美国“重返亚太”的东风,换取对阿博弈的筹码。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冲突发生在“一带一路”关键通道旁。
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毗邻阿富汗边境,若局势升级,可能威胁项目安全。更棘手的是,巴基斯坦多次指控“外国敌对情报机构”利用阿富汗领土策划恐袭,其中一些袭击针对中国公民。
尽管阿塔曾向中方承诺“不允许利用阿领土危害中国”,但巴阿交火暴露出阿塔对境内武装势力的控制力存疑。 中国至今未承认塔利班政权,但通过人道援助保持对话渠道。
此次冲突后,卡塔尔、沙特等国的斡旋虽暂缓战火,但阿富汗塔利班仅承诺“停止攻击”却未放弃武装部署。
中国可能借助上合组织框架推动停火,但要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方博弈中找到平衡点,难度还是极高的,何况还有印度美国2个黑手在后面拱火。
![]()
未来局势会如何发展呢?
短期看,巴基斯坦凭借装备优势占据主动。枭龙战机和无人机的精确打击能力,使巴军能对阿境内目标实施“点穴式”清除。
但长期而言,阿富汗塔利班可能化整为零,用跨境袭扰消耗巴军资源。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力量从未在阿富汗山地战中讨到便宜——当年苏联与美国折戟于此,如今巴基斯坦同样面临“战争泥潭”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地区阵营化趋势。印度与阿富汗的靠近、巴基斯坦与沙特的联盟,正在形成新一轮代理人博弈。而美国在撤离阿富汗后并未真正离开,通过情报共享和战略试探,继续影响着地区力量平衡。
边境的硝烟终会散去,但仇恨的种子已深埋。
当400万阿富汗难民被巴基斯坦限期遣返,当印度国旗在喀布尔升起,当中国在睦邻承诺与安全威胁间寻找平衡,这场冲突早已超越军事范畴,成为考验亚洲智慧的地缘谜题。
唯一确定的是,任何试图用炮弹书写的秩序,最终都要用橄榄枝来签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