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国各地高校冲击双一流的关键之年,今年两院院士将会继续进行增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陆续完成,第二轮双一流评选的期中评估也将陆续展开。
这些重大任务都会影响到高校的核心实力,同时第三轮双一流评选指标也将陆续出炉,各地高校在核心指标方面占据优势,才能在2027年时脱颖而出。
从当前各所高校发布的第三轮双一流冲刺规划来看,高校主要围绕人才培养、国家科研平台、重大项目奖项、国际影响力和学科体系等五大方面展开。
这里面难度系数最大的是国家科研平台和国家重大科研奖项,这些都并非是简单资金堆砌或者短期引进人才就能完成。
![]()
国家于2024年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工作,这既是对我国高校科研领域的改革,或是也为第三轮双一流评选做准备。重组失败的高校或许将失去双一流评选的资格。
全国30所普通高校重组成功
根据各地高校陆续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已经有30所普通本科高校在本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过程中获得成功,组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继续获得国家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重点实验室分为牵头单位和共建单位两种类型。通常来说,高校能成为牵头单位,则表明实验室由高校接管,说明高校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含金量更高。
如果高校只是共建或者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并不是牵头单位和主管单位,这样的话,无法完全体现出学校的科研实力,并不能成为评选双一流的科研平台。
因此,本次组建成功的高校主要有深圳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北大学、西湖大学等,具体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名称如下。
![]()
根据教育部此前的部署来看,如果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没有重组成功,则有可能降级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则主要依托各省财政资源进行支持。
从这份名单来看,多所高校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都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或者跟国防军工产业密切相关。
比如中北大学的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及科研成果主要服务于国家的航空航天产业。
深圳大学牵头组建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则是和本地半导体产业密切相连,主要攻克半导体领域的芯片设计与生产方面的技术难题。
当然,本轮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小鱼老师发现有诸多农林类高校都能成为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牵头单位,这或许也表明农林类高校的科研实力一直都被大家低估。
比如安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等,都构建有以院士或长江学者为代表的科研团队。
农林类高校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更侧重于农产品新品种的研发以及农林资源的利用等问题,这对于促进食品供应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部分优质高校落榜
从目前榜单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目前似乎并没有重组成功,也就是没有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牵头单位,这或许也会影响到双一流的评选。
比如综合实力较为强悍的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两所高校,在第三方机构排名较为靠前,学科评估表现也不错,但目前还没有官宣成功重组。
还有理工类高校里面的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等,这三所高校之前都有主导性或者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目前没有出现在榜单里面。
特别是广东工业大学原本有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但本轮似乎并没有成为牵头单位,落后于省内的其他两所高校。
![]()
双一流评选的标准并没有向外界公布,但从各种民间信息和高校的目标制定来看,国家级科研平台确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以上30所高校通过资源重新分配,构建强大的科研团队,最终通过国家审核,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牵头单位,这也为将来评审双一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并不意味着将来就能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毕竟还有其他因素会进一步淘汰高校,比如学校的学科评估结果、科研成果等因素。
因此,这些上榜的高校固然值得庆贺,但还不能掉以轻心,未来两年还需要继续突破,才有机会入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