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的卡拉奇港,一艘货轮载着首批稀土矿石驶向纽约,船尾激起的浪花里,藏着巴基斯坦高层 “左右逢源” 的算盘 —— 一边是美国递来的 5 亿美元合作协议,承诺建矿场、修港口、造就业;一边是中国 460 亿美元中巴经济走廊的真金白银,早已化作巴境内的公路与工厂。只是他们忘了,稀土这盘棋从来不是简单的资源交易,而是技术霸权与地缘政治的绞杀场。
巴基斯坦的算计其实写满了现实焦虑。1300 亿美元的外债压得这个国家喘不过气,外汇储备最紧张时仅够支撑一个半月进口,而稀土产业对 GDP 的贡献还不足 1%。当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带着港口建设资金和开采承诺找上门,这种 “天上掉馅饼” 的诱惑几乎难以抗拒。他们甚至规划在瓜达尔港附近建帕斯尼港,想让矿产绕开中国通道直接对接美国船队,把 “两头讨好” 的剧本写得明明白白。
![]()
但这场看似精明的平衡术,从一开始就踩在了技术垄断的雷区。巴基斯坦境内 4000 万吨稀土储量虽可观,却多是镧、铈这类轻稀土,且年开采量不足 2000 吨,连基本的开采设备都得依赖进口。而美国急需的镝、铽等中重稀土,全球 95% 的工业级分离提纯产能攥在中国手里,其自身技术还停留在上世纪 70 年代,提纯纯度最高仅 99.5%,远达不到 F-35 战机和新能源电池所需的 99.999% 标准。更讽刺的是,美国芒廷帕斯矿产出的精矿,至今仍要运到中国加工才能用。
中国 10 月 9 日的反制公告,与其说是 “敲打”,不如说是戳破幻象的精准一击。商务部第 62 号公告将稀土技术出口全面管控,新增五种元素管制后,十二种关键元素的 1% 产品都需北京批准。这记重拳打在了最痛的地方 —— 巴基斯坦即便挖得出矿石,没有中国的串级萃取技术,也只能卖廉价原矿;美国即便拿到矿石,没有中国的分离工艺,终究是 “守着金矿没饭吃”。要知道,徐光宪院士发明的这项技术,让中国稀土分离成本仅为美国的 1/4,这才是垄断的核心底气。
![]()
美国想借巴基斯坦破局的企图,早已被产业链的现实击得粉碎。这些年他们喊着 “去中国化”,重启芒廷帕斯矿却迟迟建不起合格的分离厂,要到 2027 年才能投产,还得投入 15 亿美元耗时 5 年以上。所谓的 “稀土四方联盟” 更是个空架子: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的冶炼厂因辐射超标多次停产,印度矿区的中重稀土含量不足中国赣南的一半。没有中国的技术背书,任何资源国的合作都只是 “镜中花”。
巴基斯坦的外交智慧里,显然少了对产业规律的敬畏。他们以为帕斯尼港的铁轨能铺就平衡之路,却没看清瓜达尔港与帕斯尼港的本质区别:前者是辐射中亚的互联互通枢纽,后者只是单纯的资源出口专线,根本不在一个赛道上。更关键的是,美国给的 12 亿美元还在图纸上,中国的投资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就业和基建;美国要的是一次性的资源掠夺,中国给的却是产业升级的长期机遇 —— 这才是大国博弈的本质差异。
![]()
这场稀土博弈给所有想玩 “平衡术” 的国家上了生动一课:在技术垄断的时代,资源永远做不成筹码,能掌控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才是真正的玩家。中国 67% 的全球核心专利、92% 的永磁材料专利,以及主导的 ISO 稀土国际标准,早已织就一张技术天网。巴基斯坦或许能靠卖原矿换得短期喘息,但终究逃不过 “资源诅咒” 的陷阱;美国即便拉拢再多盟友,没有突破技术瓶颈的硬实力,所谓的 “供应链多元化” 不过是自欺欺人。
10 月的申龙湖畔,中国稀土集团的绿色冶炼厂正将废水回用率提升至 95%,而卡拉奇港的货轮还在太平洋上漂泊。这场博弈终将证明:外交场上的 “左右逢源” 永远抵不过产业链上的 “绝对掌控”,利益交换的脆弱联盟,远不如技术与信任铸就的合作根基。那些想在大国间刀尖跳舞的国家,终会明白 —— 平衡的前提从来不是摇摆,而是看清谁真正掌握着游戏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