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文化到主流战场,餐饮联名开启千亿新航道。
![]()
中国餐饮市场的结构性变革正持续深化,Z世代作为核心消费驱动力,已贡献近30%的餐饮消费额。与此同时,二次元经济加速破圈,2024年“谷子经济”(二次元IP周边消费)规模达1689亿元,同比增长超40%。
在这一趋势下,餐饮品牌的营销策略正显著转向“次元破壁”,通过IP联名争夺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这场千亿级用户争夺战已悄然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焦点。
一、“次元破壁”下的品牌价值重构
1.用户破圈:从精准触达到泛人群覆盖
二次元联名的用户破圈能力建立在庞大的泛二次元用户基数上。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5.03亿,其中Z世代占比超六成。必胜客通过系列联名实践验证了精准触达逻辑:与《魔兽世界》联名锁定游戏玩家群体,与“高达”合作瞄准高价收藏品消费意愿强的日漫粉丝;瑞幸咖啡与《原神》的合作通过角色植入杯身、定制礼品卡等方式,成功吸引泛二次元人群,实现单周销量爆发式增长。
2.场景增值:体验经济下的空间升级
联名通过物理空间改造与沉浸式互动,将餐厅从用餐地点升级为社交体验场。必胜客的《原神》主题店通过布景、道具和限定餐盘,营造出强烈的游戏氛围;寿司郎与《原神》合作的“观月之宴”主题店,则通过角色立绘和专属菜品设计,提升了客单价和复购率。这种“餐饮+沉浸式场景”的模式,正成为拉动客流与溢价的核心引擎。
3.社交裂变:内容驱动的声量放大
成功的联名自带社交货币属性,能够有效激发用户自发分享,推动形成“内容产出—社交传播—消费转化”的闭环。瑞幸与《黑神话:悟空》的联名在微博创下超2000万的话题讨论量;喜茶与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合作虽非典型二次元,但其艺术IP的强视觉冲击同样实现了超2.3亿的曝光量,印证了优质内容对声量的拉动效应。
4.IP赋能:品牌与IP的共创实践与路径深化
![]()
联名合作已从流量入口升级为品牌与用户深度沟通的战略媒介。以流浪泡泡“次元嘉年华”为例,品牌通过COSER互动、限定周边等年轻化形式,将IP内容转化为具象化消费体验,实现情感联结与品牌价值传递的双重目标。在南京,品牌与用户共创“松弛鸭”形象,融入当地体育热点,形成具有城市共鸣的消费体验;在武汉、广州等地,则通过“蒜鸟”“柠檬茶”等符号化IP内容,建立起情感联结。这一模式推动用户对品牌IP的情感认同向品牌价值认同迁移,形成从认知到忠诚的转化闭环。
二、案例扩展:多元品牌的二次元联名实践
当前,二次元联名已成为餐饮品牌跨圈层获客的常态化手段。从国际连锁到本土新锐,不同定位的品牌正通过差异化策略切入这一赛道。
肯德基 × 《崩坏:星穹铁道》:通过“购买套餐获赠虚拟道具+实体周边”的模式,精准对接游戏玩家的消费习惯。活动期间,核心商圈门店频现排队长龙,印证了头部游戏IP对特定用户群体的强大引流能力。此案例体现了“游戏权益驱动型”联名的高转化效率。
![]()
奈雪的茶 × 《罗小黑》:借助国产动画IP达成了限时联动,通过“三级漏斗机制”设计周边,基础款降低门槛以广泛触达用户,门店限定款激发打卡收集行为,随机稀缺款则利用收藏心理锁定核心粉丝,形成从浅层参与至深度消费的转化路径。
次元波板糖 × 《天官赐福》:合作深度聚焦内容沉浸感,围绕动漫情节与角色特色研发12款主题餐品,从命名、外观到口味均高度贴合IP内核。这种“内容深度绑定型”策略,显著增强了核心粉丝的情感认同与消费意愿。
据行业调研显示,在Z世代的消费动机中,“情感共鸣”占比高达41.51%,“悦己”消费占32%,社交需求占20%。这一数据从底层逻辑上印证了二次元联名的有效性:它不仅是短期引流工具,更是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满足其身份认同与社交分享需求的关键性举措。成功的联名实践表明,核心在于根据品牌自身定位与目标客群,选择与之匹配的IP合作模式,从而实现精准化的价值共鸣。
三、联名策略的底层逻辑与风险考量
联名合作并非简单的流量嫁接,其背后是用户圈层匹配与品牌差异化的战略考量。从行业实践来看,成功的联名往往建立在品牌与IP用户画像高度契合的基础上。Z世代作为数字原住民,其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情感驱动”特征——追求悦己体验、注重社交分享,这与二次元文化的情感共鸣属性形成天然契合。正因如此,精准的联名能够帮助品牌在同质化竞争中找到差异化突破口,建立独特的用户认知。
然而,联名策略的落地需谨慎权衡效益与风险。当前行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其一,成本压力。头部IP的授权费用可能占据项目总成本的30%-40%,这对品牌的利润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品牌需建立科学的投入产出评估模型,确保联名投入能够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回报。
其二,本末倒置。当联名过度聚焦营销噱头时,容易导致产品本质被弱化。市场已出现消费者对“重营销轻产品”现象的负面反馈,这提示品牌需要坚守品质底线,避免陷入“为联名而联名”的误区。
其三,边际效应递减。随着联名活动日趋频繁,用户审美疲劳现象逐渐显现。缺乏创新性的同质化联名,其引流效果和话题价值将快速衰减。品牌需要持续探索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的联名模式,以维持用户的新鲜感和参与度。
值得关注的是,成功的联名策略往往呈现出“三重匹配”特征:品牌调性与IP内涵的匹配、目标客群与IP受众的匹配、产品体验与IP体验的匹配。只有在这三个维度都实现高度协同的基础上,联名才能真正成为品牌价值的放大器,而非短期流量的消耗品。
四、结语:从流量争夺到品牌沉淀
餐饮次元化不仅是短期营销现象,更是Z世代消费主权崛起下的战略必然。技术赋能、IP全球化与细分市场深化将持续推动联名模式演进。然而,联名本质是“放大器”而非“救世主”,其长期价值仍依赖于产品本质与品牌内核的稳固。在这场千亿级用户争夺战中,能否通过数据驱动与用户共创实现从“流量收割”到“品牌忠诚”的转化,将成为餐饮企业能否真正赢得次元破壁之战的关键分水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