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霍伊特,以表彰他们“阐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其中一半奖金授予莫基尔,以表彰他“揭示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奖金共同授予阿吉翁和霍伊特,以表彰他们提出的“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
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美籍以色列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出生于荷兰,母亲为纳粹大屠杀幸存的荷兰犹太人,现任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与历史学教授,并担任特拉维夫大学埃坦·柏格拉斯经济学院教授。曾任《牛津百科全书经济史》主编、美国经济史协会会长,获荷兰皇家科学院海尼根历史学奖、国际巴尔扎恩经济史奖等荣誉。莫基尔自1974年起任教于西北大学,研究聚焦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提出“增长的文化”理论,认为18世纪欧洲文化价值观转变推动科学知识向技术转化。其创立“有用知识”和“工业启蒙”概念,强调启蒙运动思想变革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作用。代表作《增长的文化》《启蒙经济》《富裕的杠杆》系统论证了知识积累、制度环境与文化演进对现代经济起源的影响,多部著作被译为中文。
菲利普·阿吉翁(1956年8月17日—)是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增长和契约理论。他与彼得·豪伊特提出了“熊彼得范式”的概念,二人在共著的专书《内生增长理论》中详尽论述了这个概念。
彼得·霍伊特(1946年5月31日—),加拿大经济学家。他以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关于熊彼得范式、创造性破坏及其定量分析的研究而知名。其主要贡献是创造性破坏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豪伊特1968年毕业于麦吉尔大学,1969年获西安大略大学硕士学士学位。1973年获得以对金融动态原理的研究获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72年成为西安大略大学教师,1977年起为副教授。1980年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做客座教授,后于1981年成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全职教授。1995年豪伊特离开西安大略大学,1996年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1995年成为图卢兹第一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豪伊特转到布朗大学任教授并从事研究。1992年被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近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设立了该奖项,以纪念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奖,该奖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2024年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以及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他们在“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繁荣”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3年 诺贝尔经济学被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为了表彰她“推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
2022年 美国经济学家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美国经济学家菲尔·迪布韦克(Philip H. Dybvig)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他们在“银行和金融危机”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1年 诺贝尔经济学的一半被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戴维·卡德(David Card),以表彰他对劳动经济学实证研究性的贡献,并将另一半授予以色列裔美国经济学家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以色列裔美国经济学家吉多·W·因本斯(Guido W. Imbens),以表彰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学贡献。
2020年 诺贝尔经济学被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和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Wilson),获奖理由是“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小知识
自1969年以来,共颁发了56项诺贝尔文学奖,93人获奖,其中3位是女性获奖者。
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46岁的艾丝特·杜芙若,鉴于“ 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与阿比吉特·班纳吉和迈克尔·克雷默一起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年长的获奖者是90岁的莱昂尼德·赫维奇,她在2007年与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原因是“为机构设计理论奠定了基础”。
![]()
编辑 | 顾颖
综合 | 央视新闻 青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