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台北马场町刑场的枪声响起时,33岁的聂曦身中七弹倒下。远在福州的高秀美并不知道,丈夫留给她的最后讯息——一封仅有三行字的遗书,已被狱方扣留。信中写道:“秀美,把儿子养大,别让他姓聂,姓‘中国’就够了。”这封未能寄出的家书,成为高秀美余生七十二年的执念起点。
![]()
聂曦不在了,高秀美那屋子是真住不下去,三岁的娃拽着她衣角,东西乱七八糟收拾一通,靠给人家缝缝补补,做点零活过日子,钱难挣,家也撑不起来,旁人看她的眼神总像带个钩子,嘴里不说,心里都清楚,“反革命家属”,这几个字到处飘,她就这么背着,儿子聂松涛还小,后来索性改了名叫高思曦,这日子过得跟走钢丝没两样。
![]()
到了1953年,风头更不对劲,高秀美给叫去问话,关了几天又放了,说是没证据,可她那脸上的神气整个变了,外面的闲话却没变,“叛徒家属”的帽子扣得更死,孩子上学都跟着受影响,邻里街坊的目光,档案里那份不清不楚的材料,就这么悬着,一直到1973年,听说周总理给吴石他们平反,定了烈士,聂曦的名字还在那个“待查”的单子上,说是找不到证人,高秀美听了点风声,心里明白丈夫这事算是有个头了,可那张纸,她连个边儿都没摸到过。
![]()
家里那张旧桌子,每年端午,两副碗筷摆得整整齐齐,六月十号那天也是,她就一个人坐着,嘴里絮絮叨叨,“你儿子又长个了”,学校里那点事也说,娃的衣服补了又补,他的照片就藏在小抽屉里头,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听说两岸能走动了,她就四处托人打听聂曦到底埋在哪,消息零零碎碎地过来,说是台北六张犁那地方,一堆烈士埋一块,连个碑都没有,高秀美把自己那点退休金全攒着,想办法给人捎到台湾去,就想找个人帮忙,立一小块石头片子,刻上“聂曦(1917-1950)”,这事最后也没办成,牵扯到那边的事她搞不懂,也怕给别人添麻烦,一块碑,终究是没留下。
2006年往后,事情慢慢不一样了,烈士名录重新整理,聂曦的名字总算给追认了,2013年,北京西山建了个无名英雄广场,家里人扶着她,坐车去看,广场上站满了人,一块块大理石牌子,冰凉,她的手就贴在那个名字上,顺着刻痕来回地摸,旁边的志愿者看着,谁也没出声,那点温度好像就这么传到石头里去了。
![]()
人老了,脑子也糊涂了,得了那个阿尔茨海默症,记忆一片一片的,时好时坏,睡前总要翻看那张军装照的复印件,拉着小辈问,“台湾回来了吗”,2022年秋天,她九十六了,临走那天,人突然就清醒了,对着床边的曾孙高思源说,“我等了一辈子,能去见你太公了”,三天后人就没了,枕头底下,压着个她亲手缝的肚兜,里头还藏着一小块聂曦衣服上剪下来的布料。
高秀美这一辈子,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好多隐蔽战线的烈士家属都是这么过来的,《血沃宝岛——中共台湾英烈》那书里写着,到2022年,认定的烈士有一千二百多个,可还有三百多家属没拿到那张证明,档案找不着,这事就还没完,高秀美这些年,就是守着一份沉默,一份等待,她一个人的坚持,也是在给那段历史一个交代,聂曦走前说的那句,“姓中国”,这个念想,让她等了一辈子,最后总算是在家和国的故事里,有了个回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