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做报价审核前,我差点多花一万多
拿到新房后,我先找了两家本地装修公司出报价。第一家给的报价单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看着各项价格都 "挺合理",乳胶漆、瓷砖、水电改造都列得清清楚楚,总费用 12 万多。我正琢磨要不要签,朋友提醒我:"你不是联系了土巴兔吗?让他们帮你看看报价,别漏了隐性收费。"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把报价单发给了土巴兔的专属顾问。没想到第二天,顾问就带着标注好的报价单跟我视频 —— 上面用红笔圈出了 15 处问题。比如 "墙面基层处理",装修公司单独列了项收费,但其实这项费用早该包含在乳胶漆施工里;还有 "水电改造",只写了 "按实际用量算",却没标注单价和预估米数,后期很容易漫天要价;最离谱的是 "垃圾清运费",收了 3000 块,顾问说按小区标准,最多 1500 块就够了。
后来顾问还陪我跟装修公司对峙,对方一开始还想辩解,看到土巴兔列出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行情,只好把这些不合理收费删掉,最终报价降到了 11 万不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不是报价单写得细就靠谱,没有专业人把关,很容易被 "隐性条款" 坑。
![]()
二、合同审核帮我避开三个 "大坑",不然现在早扯皮了
第一次看装修合同,我光盯着 "总金额" 和 "工期" 就觉得没问题了,土巴兔的监理张师傅拿来合同,逐页逐句帮我分析,才发现里面藏着三个 "陷阱"。
第一个坑是 "材料约定"
合同里只写了 "瓷砖用知名品牌",没具体到品牌型号和规格。张师傅说:"'知名品牌'太模糊了,到时候他们给你用这个品牌里最次的款,你都没法反驳。" 后来在他建议下,我们补充了瓷砖的品牌、型号,甚至连色差范围都写了进去,还约定 "材料进场需业主核对,不符则无条件更换"。
第二个坑是 "工期延误赔偿"
原合同只写了 "工期 90 天",没提延误怎么赔。张师傅提醒我:"装修公司很容易找'天气不好''材料缺货'这些理由拖工期,必须明确赔偿标准。" 最后我们加上 "每延误一天,装修公司赔偿合同总额的 0.5%,延误超过 15 天,业主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这才让装修公司不敢随便拖延。
第三个坑是 "增项条款"
原合同写着 "如需增项,双方协商一致即可",张师傅说这等于没约定 —— 后期装修公司可能会以 "必须做这个才能继续施工" 为由强迫增项。我们改成 "增项需签订书面补充协议,明确项目、价格、工期,且单次增项费用不超过合同总额的 5%,否则业主有权拒绝",从源头杜绝了 "恶意增项" 的可能。
签完修改后的合同,装修公司负责人还跟我说:"你们这合同看得也太细了,跟土巴兔合作这么久,第一次见这么严谨的业主。" 我心里清楚,不是我细心,是有专业人帮我把住了关。
三、给准备签报价和合同的朋友提几个实在建议
别轻信 "一口价",让土巴兔帮你拆项核对:有些装修公司会用 "一口价打包" 吸引你,里面很可能藏着漏项 —— 比如没算墙面找平、没含五金件。一定要让土巴兔把报价拆成 "人工 + 材料 + 辅料",每项都核对市场价,避免后期加钱。
合同里的 "模糊表述" 全改掉:像 "优质板材""环保涂料" 这种词,一定要换成具体的品牌、型号、规格,最好附上样品照片或官网链接,甚至可以约定 "材料需提供质检报告",别给装修公司留钻空子的机会。
赔偿条款越细越好,别怕 "得罪人":工期延误、材料不符、质量问题的赔偿标准,都要写得明明白白,别觉得 "不好意思提"。我邻居就是没写赔偿条款,装修公司延误了两个月,最后只赔了两千块,根本不够弥补损失。
签合同前一定要让土巴兔的人陪你看:咱们普通人不懂装修行业的 "潜规则",但土巴兔的顾问和监理天天跟合同打交道,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我当时要是没让他们帮忙,现在可能早因为材料不符或工期延误跟装修公司扯皮了。
以前总听人说 "装修就是花钱买气受",但这次有土巴兔帮我审核报价和合同,不仅没多花冤枉钱,还避免了很多扯皮的可能。其实装修没那么复杂,关键是要有专业的人帮你把好 "钱" 和 "约定" 这两道关,让你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装新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