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冯白驹身患重病时,写了一封平反信。教员收到后神情凝重,连忙问:在哪?夏天,天气闷热,被疾病缠身的冯白驹,艰难地支起身子。“帮我把小桌放在床上,我要给教员写一封信!”他话音刚落,家人纷纷摇了摇头,劝他不要再做无用功。
冯白驹却执拗得很,冷着一张脸,写了一封平反信。虽然他并没有活着见证自己恢复名誉,但这封信还是辗转交到了教员的手里。而一直希望自己被平反的冯白驹有哪些曲折人生呢?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吹到了琼山中学,作为学校里的先进知识分子,很快他接受了新思想。从那之后,新思想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芽。
如果说这是他革命的启蒙,那么七年之后,他和农民“护地”,则让他更加坚信新思想和新革命是多么重要。为了谋求解放,为了让受压迫的大众翻身做主人,冯白驹决定加入队伍。
1932年,从被捕牺牲的领导手中接过大旗的冯白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带着100多人艰苦斗争八个多月。突围的那一刻,深秋的凉风吹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衣服都被树枝划破的冯白驹举着红旗:“火种永远点燃!”
七年后,日军强势登陆,冯白驹带着一支队伍奋力抵抗。没有飞机,不能狂轰滥炸,冯白驹就用接二连三的排枪抵御。他知道自己不能退,更知道身后有琼崖的老百姓支持着。
后来,抗战困难重重,先是电台被炸毁,后有日伪军的反扑。冯白驹根据琼崖当地的地形地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抗战方针。如此一来,他带领着的队伍越来越大,冲在第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直到1945年,战争胜利前夕,冯白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中央建立联络。毛教员听到这件事情后,感慨万分,还称奋战在琼崖第一线的冯白驹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尽管他是保卫地方安全的英雄,但他却并没有获得军衔。别人衣服上挂着多枚军衔勋章,可他手里只有三枚一级勋章。事后,面对此情此景,冯白驹却很满足,他想到的是无法走出母瑞山的兄弟们,自己的荣耀无足轻重。
本以为他会继续回瑞芽工作,可现实却很残酷,1957年,冯白驹被贴上了多个标签,迫于现实又被调去浙江工作。经过多番折腾,冯白驹的身体越来越差,简直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周总理得知这件事情后,特意安排工作人员将冯白驹接到北京治疗。哪怕来到了北京,可他依旧心事重重。直到临终去世前,他写了一封信,众人才知道,他希望得到平反。这封信被辗转交到教员手上后,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冯白驹在哪?”
1973年,这位让红旗在琼崖屹立不倒的英雄将军,还是闭上了眼睛,生前并没有亲眼见证自己被平反。直到十年后,他才彻底地撕下身上的标签, 成为清清白白的英雄。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