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10月13日 16:30上海
![]()
我今天看到个挺有意思的跟帖,有个老乡在我文章《老乡, 上海人说上海话, 怎么就成“炫耀”了?》下面撂下一句:“不是炫耀,是歧视外地人。”
这话说得那叫一个斩钉截铁,仿佛真理在握。他就是这样的定论。
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怎么又绕回这个死胡同了?我一直不明白老乡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我以前也写过这样主题的文章,大家也都讨论过,但是不管各方不同的意见如何碰撞,老乡们头脑里的这个概念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他们还是坚决地认为:“不是炫耀,是歧视外地人”。至于原因,很简单,他们听不懂。
语言没有高低之分,方言就是一个地方的人说的语言,上海人说上海话,就像四川人讲川普、广东人聊粤语,在自己家乡说家乡话,就像吃饭用嘴巴,呼吸用鼻子一样,有什么不应该和不正常的吗?按我个人的看法,如果觉得不正常,那么就是这个人的脑子和心理肯定不正常!认为上海人说上海话就是歧视外地人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正常人!
语言本是工具,本是一件和呼吸一样自然的事,与生俱来,有人偏要当武器,到了某些人眼里,就成了“排外”“歧视”。说白了,无非三个字:听不懂。听不懂就容易多想,一多想就容易委屈,一委屈就觉得自己被针对了。可问题是:你走在巴黎街头,难道要法国人为了你改说普通话?
有个网友给老乡的帖子来了一个跟帖,说得一针见血:“你这是自己歧视自己,又叫自卑。”
是不是全都解释得通了?可不是,自卑的人,看什么都像歧视。有些人带着“外地人”的标签闯荡大城市,内心却早给自己画了个“低人一等”的圈。别人正常说话,他听出“优越感”;别人谈笑风生,他看出“排挤”。其实哪是别人嚣张?分明是自己心里那个小人跪久了站不起来。至于原因,和“听不懂上海话”一样简单,自己家乡贫穷。
一样是人,不比别人缺胳膊少腿,缺少的只是钱包的厚度,缺少的只是腰板和底气。
上海不是温室,也不可能为了适应你们把自己变成你们的温室,玻璃心请绕道,我劝那位老乡:真要觉得上海话伤自尊,劝你千万不要到上海来,因为上海人不可能不说上海话的,这会让你心灵受伤的,地铁里阿姨用上海话唠家常,商场里售货员用上海话介绍商品,弄堂里孩子用上海话追逐打闹——这都是这座城市的呼吸。你非要把呼吸声当耳光,那真是无药可救。更何况,真正忙事业的人根本没空琢磨“他是不是在歧视我”。天天盯着别人嘴型猜恶意的人,迟早把自己活成悲剧。
人活着,贫穷和富裕的人在人格上是相同的,没有高低之分的。我很认同“自己歧视自己,就是自卑”这句话,说句扎心的:上海人真没空专门歧视你。大家忙着赶地铁、冲业绩、还房贷,方言就是日常工具,谁有闲心拿它当武器?反而是那些把“歧视”挂嘴边的人,既渴望融入又害怕被拒绝,最后活生生把自己逼成“受害者”。
语言从来不是墙,而是窗。你推开窗看见的是风景还是垃圾,取决于你心里装的是什么。下次再听到上海话,不妨把它当作弄堂里的桂花香、外滩的江风——它就在那里,不为你存在,也不因你改变。
那些觉得“说方言等于歧视”的老乡,建议你们先去成都听听麻将声,去东北尝尝烧烤摊——等你们发现全中国都没人为你改口音时,大概就能明白:不是世界针对你,是你还没学会和世界平等相处。
而且,还可以告诉你,对自卑的人,都不值得去歧视他。虽然就算是你死了我都不会同情你可怜你,我还是很想问你一句:你为啥要自卑呢?你有啥可自卑的呢?
![]()
![]()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3980篇原创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