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钦州立法这十年:“小快灵”立法 绘就城市法治蓝图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今年,是钦州与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玉林等六个广西设区市一同获得地方立法权的第十年,可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制定地方性法规。十年间,钦州立足“小切口”立法,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先后颁布12部地方性法规,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立法守护生态:让城市更绿、水更清

作为“国家园林城市”,钦州通过《钦州市中心城区绿化条例》划定“绿线保护”红线,推动“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成为现实。143个“口袋公园”与30公里东西干渠改造工程,正是法治赋能生态治理的缩影。针对青年水闸东西干渠的黑臭水体问题,钦州出台全国首部城市干渠管理法规——《钦州市青年水闸东西干渠管理利用条例》,构建“生态补水+景观提升+灌溉利用”综合机制,惠及沿线12万群众,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双赢。

立法贴近民生:破解停车难、菜市场乱

从停车治理到市容管理,钦州以立法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钦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实施后,2021年至2024年全市新增公共停车位超2.8万个,泊位联网管理率达85%,有效缓解“停车难”。而《钦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则推动55个老旧市场升级改造,通过明码标价、农药残留快检、“摊位三包”等制度,守护市民“菜篮子”安全与舒心。

立法传承文脉:守护古村落、激活传统工艺

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钦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为3处街区、21个传统村落划定“保护红线”,创新“立法保护+活态利用”模式,引入民间资本修缮百余处历史建筑。针对国家级非遗坭兴陶,钦州推动《钦州市坭兴陶产业促进条例》进入审议阶段,将“师徒制”、地理标志保护等写入草案,助力传统产业在法治轨道上创新发展。

民主立法实践:“开门纳谏”凝聚民意

钦州设立1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搭建“民意直通车”。例如市二中初中部联系点创建“五+”工作法,吸引3万多个家庭参与立法讨论;鸿亭街道联系点组织“立法夜谈”,面对面听取养犬居民意见。此外,“立法辩论赛”“线上微课堂”等创新形式,让《钦州市坭兴陶产业促进条例》等法规在起草阶段就充分吸纳行业诉求,实现“民意结晶”与立法精准度的统一。

监督与落实:从“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

立法与监督并重,钦州市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首次集中监督6部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通过专题询问、实地调研推动执法整改。例如针对《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执行中出现的违建问题,常委会现场追问主管部门整改时限,确保法规“长出牙齿”。近年来,钦州还探索“专责+专项”监督协同机制,强化对平陆运河建设等重大工程的法治保障。

十年立法路,钦州以“小快灵”理念将法治精神融入城市肌理,用12部法规书写“人民城市”的法治注脚。从口袋公园到古街文脉,从菜市场到停车场,立法的温度可见可感。面向未来,钦州将继续以法治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吴立融 姚佳丽 沈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7205文章数 560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