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疑问:若不错杀张任,刘备真的能一统天下吗?我们先来还原那个关键的决策场景。
那是刘备进攻益州的中期战事。张任本是刘璋麾下的虎将,一身戎装,深得益州百姓拥戴,可武功又不止读书人能斗,他谋略过人。可惜最后被俘,刘备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是劝降收编,二是削职斩首。刘备看着战马上的张任,犹豫了半天。诸葛亮凑过来说:“益州如此之大,人才何愁不足?此人嘴硬,留着没用,还是斩之为妙。”刘备沉默,最终下了死命令。
可事实是,从此刘备集团便始终缺少一个既能攻亦能守的中流砥柱。关羽靠着青龙偃月刀,的确威震华夏,却为人高傲,不与吴国好好议和,也不肯与内部重臣分享军权;张飞骁勇善战,却性情暴躁,急公好义时吓跑了无数小兵,最后还死在自家部下的毒手里。五虎上将里能独当一面的尚有马超,可马超是先有自成一方的势力,根本无法完全信任。黄忠、赵云倒是能拼,但都只是单点爆破型的斗将,不足以镇守荆州或长江中游这种战略要地。于是,当刘备大军南下取成都后,荆州一空,吴国趁机夺回关羽旧地,造成了孙刘反目,中原战略彻底走样。
![]()
回头再看张任的四场成名战:
第一场,庞统夜袭雒城,他带魏延打前锋,却被张任识破。张任先放了魏延一马,让对方松懈,接着就在狭路设伏,一举击碎庞统主力。庞统中箭倒地,那时天下多少人才为之侧目!
![]()
第二场,刘备初入益州,几次和张任对阵。别看刘备擅长募兵群雄,他遇到张任根本拿不住战机,接连失利,直到诸葛亮赶到才堪堪扭转乾坤。
第三场,张飞带精锐夜袭张任的营寨。张任竟然用火攻和假路引,一路将张飞诱入陷阱,张飞的虎威差点瓦解。战后张飞拍着胸脯说:“此子真乃虎狼之将!”
![]()
第四场,诸葛亮亲临前线带着五虎上将亲身出马,做诱饵围捕张任。最后张任被擒,他眼神中只有一丝不甘:“吾本可助蜀主破曹灭吴,为何要以死谢罪?”却被带回成都,斩于长亭。那一刻,刘备的表情很复杂:既有百胜将士被擒的愧疚,又有益州天下无二帅才砍头的决定性痛快。
这里就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诸葛亮真的是看不见张任的价值吗?还是怕这位新帅才将来坐大?如果刘备抛开小心眼,把张任放进帐中,一面压制关羽,一面守卫荆州,甚至令他镇守汉中或巴西,何愁不能牵制曹操南进的逆流?何愁不能与孙权分庭抗礼?
![]()
因为张任身上有三大优势:一是攻守兼备,短兵相接不逊五虎;二是对地形把握精准,山谷河流都像自己家后院;三是深得蜀地人心,只要挂上刘备的旗号,就能招募数千草民。设想一下,若张任在荆州一带坐镇,关羽不用南征东讨就能稳守汉水,而刘备南下益州后还有一支精锐留在北面,吴国敢不三思而后行?
再看因果逻辑:刘备高估了诸葛亮的单一谋略,也低估了荆州防线一旦失守对局势的影响。最可惜的是,张任这一帅才错杀,直接导致荆州易主,为孙刘翻脸埋下伏笔。他的一死,拖垮了刘备后来夔州之战,更让诸葛亮北伐时少了一张狠牌。
![]()
若然刘备当初给他一个投降的机会:缓兵之计,赐他巴西太守,或是汉中统领;让他和李严一道守住荆襄,自己则带主力南取成都。两线并进,不用分兵出海,一统江山也便易如反掌。曹操见蜀主与荆州双重压迫,既不能集中精力南下,又要防范北面后顾,恐怕回师兖州都得三思。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刘备以“斩首复仇”做了决定,却没料到这招自断了根基。关羽倒戈、孙刘反目、马超失望,诸多因素连锁反应,最终让曹魏蜀吴三个势力各据一方,三国鼎立之局自此定型。
三国局势中,英雄太多,却少了一个攻守兼备、深得人心的双料帅才,刘备阵营从此少了一张王牌。若不是错杀张任,后世或许再无赤壁三合,世人就只能看到一个大一统的蜀汉,而非后来诸葛亮北伐、刘备东征的悲壮章节。
张任之死,是刘备一生的最大败笔,也是三国史上最可惜的成都失衡点。若不错杀此人,他到底能否改变天下格局?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扼腕与叹息。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书五·张任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