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被联合国认定无可救药的黄土高原,中国死磕70年,如今怎么样了?

0
分享至

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那片广袤却贫瘠的土地,漫天黄沙,沟壑纵横。

早在几十年前,国际上的一些评估报告,包括联合国相关机构的研究,都曾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状况给出过相当悲观的结论。

这些报告认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和人为破坏,这片区域可能已经走到了环境崩溃的边缘,甚至用“无可救药”来形容它的未来。



这种论断不是空穴来风,黄土高原曾经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量惊人,直接威胁到黄河下游的生态安全,也让当地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但中国并没有放弃这片土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启动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算下来到现在,已经整整70个年头了。这70年里,无数人投入心血,从植树造林到梯田改造,从退耕还林到生态移民,各种措施轮番上阵。



那么,到了2025年的今天,黄土高原究竟变成什么样了?是依旧一片荒芜,还是焕发了新生?

联合国当年的评价,虽然听起来刺耳,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水土流失让土地越来越薄,农民们辛辛苦苦种点粮食,往往一场大雨就冲得精光。

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可想而知,贫困和迁移成了常态。



但中国为什么非要“死磕”这片土地不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更是一种对家园的守护。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如果任由它退化,损失的不仅是自然资源,还有民族的精神根脉。

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就下定决心要治理它。



起初,方法可能比较粗糙,比如大规模修建梯田,虽然短期内见了效,但有时候反而加剧了生态负担。

慢慢地,人们学会了更科学的方式。比如说,退耕还林政策在21世纪初全面推开,让农民主动放弃坡耕地,改种树木,国家还给补贴。

这招挺聪明,既保住了水土,又让百姓有了新出路。



到了2025年,我们再回头看,这些努力真的没白费。

最新数据显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速率比20年前下降了超过50%,一些重点治理区,比如陕西的延安一带,已经能看到成片的绿意。

这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坚持和调整。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地方推广“生态经济”模式,比如种果树或中药材,既固土又赚钱。农民们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变成了主动参与治理的主力军。

这种转变,可能意味着治理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民的行动。

当然,路上也有坎坷,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问题,还有部分地区开发过度的新挑战,都不容忽视。



但整体上,黄土高原正在从“无可救药”的标签里挣脱出来。

如果说治理的成效只看树木多了、沙子少了,那可能就太表面了。

2025年的黄土高原,真正让人惊喜的是,它“活”起来了。

这里的“活”,指的是生态系统的恢复,连带民生的改善。



以前,黄土高原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人孩子,土地荒芜,形成恶性循环。但现在,不少地方通过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吸引人回流。

据最新数据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村人均收入比10年前增长了近一倍,贫困率大幅下降。

比如,甘肃定西一带,农民们种起了耐旱的枸杞和土豆,加工成品牌产品卖到全国,收入增加了,人也留住了。这种变化,不排除是治理工程带来的连锁反应,环境好了,产业就跟上了,人心也稳了。



当然,也有些区域,治理效果还不稳固,一遇大旱或暴雨,可能又会出现反复。而且,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是个大难题。

比如,新能源项目在黄土高原铺开,虽然带动了经济,但如果不注意生态红线,可能又会踩坑。

所以,今天的成就,不是终点,而环境治理不能光靠种树,还得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绑在一起。



黄土高原的逆转,也是中国式治理的一个缩影——不急功近利,而是用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一点点磨。

这种耐心,在快节奏的今天尤其珍贵,哪怕是最艰难的问题,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出路。

前路还长,挑战还在,但这份坚持已经点亮了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罗斯12月开始发行RMB主权债券,但地点不在我国

俄罗斯12月开始发行RMB主权债券,但地点不在我国

史政先锋
2025-11-01 20:08:57
B站前员工三亚出差遭性侵?男方被拘检方不起诉,3个关键点太扎心

B站前员工三亚出差遭性侵?男方被拘检方不起诉,3个关键点太扎心

一丝不苟的法律人
2025-10-31 12:17:18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井普椿的独白
2025-10-31 21:25:25
莫斯科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交通瘫痪

莫斯科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交通瘫痪

桂系007
2025-11-01 21:30:11
王晶发文悼念冯淬帆:做人欺善怕恶,爱骂人和单身有关,称呼改变

王晶发文悼念冯淬帆:做人欺善怕恶,爱骂人和单身有关,称呼改变

一娱三分地
2025-11-01 17:26:04
0-3输球输人!英超11亿豪门轰然出局,双线5连败崩盘,四冠王梦碎

0-3输球输人!英超11亿豪门轰然出局,双线5连败崩盘,四冠王梦碎

小鬼头体育
2025-11-01 14:02:27
再过20天,那些嘲讽雷军的人,就要被啪啪打脸了

再过20天,那些嘲讽雷军的人,就要被啪啪打脸了

象视汽车
2025-11-01 07:00:03
杨国福麻辣烫回应“1斤豆芽卖28元”

杨国福麻辣烫回应“1斤豆芽卖28元”

大象新闻
2025-11-01 18:26:07
跟队记者:杨瀚森被开拓者队下放至发展联盟锻炼

跟队记者:杨瀚森被开拓者队下放至发展联盟锻炼

懂球帝
2025-11-02 01:58:25
不到48小时,大陆同意郑丽文请求!民进党祸台十年,是时候做了结

不到48小时,大陆同意郑丽文请求!民进党祸台十年,是时候做了结

小影的娱乐
2025-10-31 14:45:29
里子面子都丢了,辞去乒协主席仅6个月的刘国梁,被陈梦撕光体面

里子面子都丢了,辞去乒协主席仅6个月的刘国梁,被陈梦撕光体面

仙味少女心
2025-11-01 16:04:03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上观新闻
2025-11-01 15:41:09
11月1日俄乌最新:空降红军村

11月1日俄乌最新:空降红军村

西楼饮月
2025-11-01 18:46:05
陈涛:很遗憾没从自己手中保级,但结局还好不辱使命

陈涛:很遗憾没从自己手中保级,但结局还好不辱使命

懂球帝
2025-11-01 22:25:12
0-2大冷门,联赛第10遭联赛第21掀翻,英超前冠军惨遭3连败

0-2大冷门,联赛第10遭联赛第21掀翻,英超前冠军惨遭3连败

侧身凌空斩
2025-11-01 22:23:34
世界争夺的隐线

世界争夺的隐线

犀利辣椒
2025-11-01 01:32:18
阿莫林:“断电”5分钟丢2球 球队及时复原扳平比分

阿莫林:“断电”5分钟丢2球 球队及时复原扳平比分

体坛周报
2025-11-02 02:38:49
洪秀柱:两岸关系“不要那么复杂,未来谋求统一”

洪秀柱:两岸关系“不要那么复杂,未来谋求统一”

参考消息
2025-11-01 19:25:09
网传某律所合伙人带小三产检被抓,正妻质问:叫你妹妹还是姐姐?怀上没?

网传某律所合伙人带小三产检被抓,正妻质问:叫你妹妹还是姐姐?怀上没?

互联网大观
2025-11-01 09:51:44
段永平向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捐赠贵州茅台股票!市值达1500万元

段永平向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捐赠贵州茅台股票!市值达1500万元

红星资本局
2025-11-01 17:58:43
2025-11-02 02:55:00
历史有些冷 incentive-icons
历史有些冷
一起探索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5813文章数 1304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教育
亲子
公开课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亲子要闻

子宫写真火遍法国!不去医院就可看性别,还能给胎儿“打印”一张脸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