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着娃兴奋地回了一次娘家,一推开家门,却看见我爸妈闷闷不乐地坐在客厅上叹气。
我心里猜想:这两位老人家又吵架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我侄子豆豆,这次数学考试又错了一大半,我哥把孩子训到半夜,老两口跟着听了一晚上 “咆哮”,他们现在头还嗡嗡响,其实更是心疼孙子。
我妈拉着我手不停诉苦:“真想不通啊?你哥和你嫂子上都是学霸,数学更是数一数二的,怎么到豆豆这儿就卡壳了?全班倒数第三!这次数学考试又错一半,该不是基因突变了吧?”
我当时就乐了:妈您还知道 “基因突变” 呢,跟得上潮流啊!
我故意逗她:“那您说说,怎么就突变了?”
我妈理直气壮:“不是说孩子智商随爹妈吗?豆豆数学总不开窍,不是突变是啥?”
说实话,我家老太太这话听着糙,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但我们养娃这么多年也知道,孩子智商跟遗传有关,可真不是 “必然” 的事情。
![]()
好多朋友都问过我:“为啥俩学霸爸妈,能养出‘学渣’娃?难道智商不遗传?”
其实这里头有个 “均值回归” 的说法,我也是后来查资料才明白的。
简单说就是,爸妈太优秀了,孩子反而容易往平均水平靠。就像爬山,爸妈站在山顶,孩子不一定能站得更高,很可能回到半山腰。
所以那些学霸爸妈别嫌孩子 “渣”,说不定正是因为你们太厉害,才给孩子 “拖了后腿” 呢!
至于智商随爸还是随妈,也有科学说法。
我曾经看过1982年《行为遗传学》上的研究,说妈妈和孩子的智商相关系数是0.464,爸爸是 0.423。系数越接近1,关系越近。
这么看其实差不太多,但非要较真的话,确实是随妈妈多一点。
不过说真的,养孩子,别太纠结遗传。智商这东西,后天能补回来不少。
我身边就有例子,朋友家孩子小时候测试智商平平,后来人家注重营养、睡眠,还总陪孩子玩益智游戏,现在孩子上小学,成绩稳居班里前几名。
有研究说,人的智力不是固定数,会来回变。后天环境好、营养跟得上、情绪稳定、教育得法,孩子智商肯定能往上走。
打个比喻,家里的机器,总不用就会生锈,大脑也一样,要多动多练,才会越来越灵活。
![]()
后天,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我亲测有用的小方法:
第一:抓准智力开发的时间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过,3 岁前是大脑区域开发的黄金期。我怀我儿子时候就开始做胎教,天天给他读绘本、听轻音乐,不是说能培养神童,就是想给他多些刺激。
孩子出生后,我不管多忙,也会抽时间陪他聊天,读书,玩早教游戏,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生活小事,其实都是在帮孩子开发语言和思维。
第二:重视孩子的运动
这里说的运动,不是让娃跑多快、跳多高,而是练他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我儿子刚会坐的时候,我就给他买积木,让他练抓握;会站了,就陪他玩抛球接球。会跑了,就陪他跑步,骑车。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都能刺激大脑发育。
还有咀嚼!别总给娃吃软烂的食物,适当让他啃啃苹果、嚼嚼蔬菜,咀嚼的时候大脑也在动,对智力开发也有好处。
第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我一直觉得,比起报多少补习班,家庭氛围更关键。
前面提到,我哥训孩子这事,其实就特别不好。老两口一晚上没睡好,孩子肯定更害怕。长期在这种吵吵闹闹的环境里,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坏。
我家就有个规矩,不管多生气,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平时我和老公也会多陪孩子玩,多夸他。孩子心情好,才愿意动脑筋。
除了家庭,学校环境也得关注。要是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被老师冷落,心里委屈,根本没心思学习,智商再高也没用。
![]()
小书虫妈妈育儿感悟:
我们当父母,别总光盯着孩子的分数。多给孩子做点有营养的饭菜,保证他睡够觉,家里少点争吵多点笑声,再陪他玩玩益智游戏、多聊聊天。
这么做下来,孩子就算不是 “神童”,也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成长,我认为这已经足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