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难得君
我们一谈到长久的关系,比如相守一生的婚姻,比如几十年不变的友谊,或者一个跟你一辈子的习惯,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忠诚”。很多人觉得,能维持下去,靠的就是不离不弃的忠心。
但我想说,长久的关系,恰恰不需要忠诚,而是“舒服”,是“需要”,是彼此成了对方生态中一个无法替代、也懒得替换的部分。
忠诚,是这种关系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它得以维系的原因。
▌忠诚,是关系里最沉重的包袱
当你反复对自己或对别人强调“我要忠于这段感情”、“我要忠于这家公司”、“我要忠于这个灵修”时,那往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已经感觉到了累,感觉到了委屈,甚至感觉到了别的诱惑。你是在用道德,用责任,用承诺,来强行压制内心深处那些蠢蠢欲动的“不忠诚”的念头。
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是人性。
你加班到深夜,回到家看到伴侣给你留着一碗温热的粥,你不会想起“忠诚”,只会觉得这个家真好。反过来,如果你和伴侣已无话可说,但还硬撑着不离婚,这种忠诚苦不堪言。
职场里也一样。一个员工,如果天天需要把“我对公司绝对忠诚”挂在嘴边,要么是心虚,要么是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安全感,需要用口号来保护自己。
老板如果天天强调“我们要忠诚”,往往意味着团队正在经历动荡,或者他正在用忠诚来绑架员工,要求他们无条件接受低薪酬或高强度工作。
![]()
数据不说谎,职场调查反复显示,员工留存率高的公司,靠的往往不是“忠诚度”教育,而是有竞争力的薪酬、公平的晋升机制和受人尊敬的工作环境。
强迫的“忠诚”,是反人性的,它把一段关系,从情感的滋养或公平的合作,变成了道德的角斗场。
▌看清背后的“需要”
把眼光放得更开阔些,看看职场和郑智,你会更清楚地看到,维系长久关系的,从来不是飘在空中的忠诚。
在职场,长久的关系是“互相成就”的合伙。
一个顶尖的人才为什么愿意留在一家公司多年?一个老板为什么能容忍一个个性突出的骨干?
归根结底,不是因为他们彼此有多么欣赏对方的人品或誓言忠诚,而是因为他们彼此“需要”,并且这种需要达到了一个舒适的平衡点。
员工需要公司提供的平台、资源和报酬,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生活保障;公司需要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贡献,来维持运营和发展。
这是一种动态的合伙关系。当这杆天平保持平衡,甚至双方都觉得“赚到了”的时候,关系就稳固了。
员工会觉得“在这里干,舒服,有奔头”,老板会觉得“有他在,我放心,公司能发展”。
这时候,忠诚是自然而然的表现,比如在猎头来挖人时婉拒,在公司困难时主动分担。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比如公司给出的远少于员工的付出,或者员工的能力已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那么,再多的忠诚口号也留不住人,或者,公司会毫不犹豫地“优化”掉你。
商业世界的规则是理性甚至冷酷的,它赤裸裸地揭示了长久关系的本质:可持续的利益交换和共同成长。
在郑智,长久的关系是“提供秩序”的契约。
民众与一个政犬、一种制度的关系,是最宏大的长久关系之一。这种关系的维系,靠的从来不是口号里喊的绝对忠诚,而是这个政犬能否持续地满足民众最根本的“需要”:安全、温饱、自由和尊严。
古代中国以忠孝教化民众,不照样是王朝更替。新朝建立初期,轻徭薄赋,政治清明,百姓能安居乐业,自然就拥护你,这种拥护看起来像“忠诚”。
到了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你还要求他忠于朝廷?做梦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种最现实的关系。民众的“忠诚”,是给那个能让他们活得下去、并且活得有盼头的秩序的。
![]()
现代郑智同样如此。政策的稳定性,社会的公平性,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构成了民众“需要”的核心。
当一个体系能持续地、公平地满足这些需要时,民众就会成为其稳定的基石,这种关系就长久而稳固。
忠诚,在这里是一种基于现实利益的信任和托付。一旦这个体系失灵,无法再提供基本的秩序和福祉,那么所谓的忠诚,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把关系经营成“不需要忠诚”的样子
所以,我们追求的方向,不应该是如何提高自己或对方的道德水准,让对方变得更“忠诚”。而是应该想办法,把彼此的关系,无论是亲密的、职场的,还是更广阔层面的,经营成那种“不需要忠诚”也分不开的状态。
在感情里,是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我乐意”的付出;是允许对方开小差,给关系留呼吸的空隙;是一起往前走,共同成长,让彼此一直是对方眼里“有意思的人”。
在职场里,是建立公平的规则,让员工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是尊重个体的价值,提供看得见的成长路径;是老板和员工都能在合作中,清晰地感受到“我们在一起,能做成一个人做不成的事”。
在更大的层面,是构建一个公正、透明、有韧性的系统,这个系统能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能回应人们的普遍诉求,能让大多数人通过诚实劳动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说到底,最高级的关系,是共生,而不是捆绑。
![]()
是用无数个温暖的细节、共同的利益和坚实的秩序,把不同的个体浇铸成一个利益与共、情感相通的命运共同体。
到了那个境界,“忠诚”这个词就显得太多余,太苍白了。它就像空气,你从不需要想起它,却也永远离不开它。
写到这里,我忽然回忆起了我外爷外婆。当时外爷生病住院,外婆每天蹒跚着去医院送饭,风雨无阻。母亲劝她休息休息,她只是摇头:“我不去,他吃不香。”
你看,这里面有“忠诚”吗?没有。
只有一种近乎固执的习惯,一种融进血液里的需要。这世上的承诺千千万,但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我永远忠于你”,不是“我为公司奉献一生”,也不是空洞的口号。
而是深夜家里那盏等你归来的灯,是团队攻坚成功后那声由衷的“幸亏有你”,是一个能让你安心生活、无需恐惧的明天。习惯,比永远更真实;互相成就,比忠诚更牢固;能给人民带来福祉的秩序,比任何强制性的效忠都更有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