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一则“90后女子捅伤丈夫后立即求救”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
![]()
河南辉县女子苏某甲因怀疑丈夫苏某乙出轨,在激烈争吵中持水果刀刺向对方,却在看到丈夫流血的瞬间崩溃报警。
尽管苏某乙事后出具谅解书并证明夫妻感情尚好,法院仍以“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判处苏某甲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当猜忌与冲动突破法律底线,再深的感情也难成为免罪金牌。
时间倒回2024年8月16日,河南辉县某居民楼内,苏某甲与丈夫苏某乙因“暧昧关系”爆发激烈争吵。
据裁判文书网披露,苏某甲长期怀疑丈夫与他人有染,当日她提出离婚并索要财物,却遭丈夫辱骂其家人。
情绪失控下,苏某甲抓起桌上的水果刀刺向苏某乙腹部。
“看到血涌出来的那一刻,我脑子全空了。”苏某甲在庭审中哽咽供述。
她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主动向110自首。
经鉴定,苏某乙伤势未达重伤标准,但刀伤距离要害仅3厘米。
更戏剧性的是,苏某乙在住院期间向法院提交了《夫妻感情证明》,称“虽常争吵,但感情基础深厚”,并出具谅解书请求轻判。
法院的判决引发争议:既然中途悔悟并积极救助,为何仍定故意杀人罪?
有律师说,苏某甲虽在刀落瞬间后悔,但已造成实际伤害,属于“能达目的而不欲”的中止情形。
法院最终判处缓刑,既因苏某甲的自首、急救行为,也因苏某乙的谅解。
但判决明确指出:“谅解书可减轻处罚,不能否定犯罪本质。”
然而这类事情并非第一例。
2017年,广西南宁的蒋英因怀疑丈夫王军出轨,持刀连捅其腰部两刀,致右肾贯通伤。
尽管蒋英事后同样报警求救,王军也出具谅解书,法院仍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
两起案件如镜像般相似:长期猜忌、激烈争吵、持刀伤人、事后悔悟。
“全职太太更容易走极端。”心理咨询师分析,蒋英案中,女方因长期脱离社会,将婚姻视为全部寄托,一旦信任崩塌便产生“同归于尽”的冲动。
而苏某甲案虽未披露职业背景,但“索要财物遭辱骂”的细节,暴露出经济依赖可能加剧的家庭权力失衡。
本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为何最后拔刀相向?
答案就是:沟通失效的恶性循环。
![]()
从“怀疑暧昧”到“持刀相向”,矛盾升级往往源于无效沟通。苏某甲案中,双方选择用辱骂、索财代替对话;蒋英案中,丈夫提出离婚后,女方选择跟踪、持刀报复。
心理学家说:“80%的婚姻暴力源于‘不会好好说话’。”
结语:婚姻的底线是敬畏生命
有人同情“被出轨逼疯的妻子”,也有人指责“用暴力解决问题是懦夫”。但法律给出了明确答案:无论动机如何,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
婚姻中的矛盾从不是动刀的理由,及时沟通、理性止损才是正解。
法官说:“后悔能减轻罪责,但无法抹去伤害。比起事后的眼泪,事前的克制更能守护家庭。”
毕竟,当刀锋落下时,破碎的不仅是婚姻,还有两个家庭的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