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已经结束,豫南信阳的郝堂村,这个以“画家画出来的小村”而闻名的美丽乡村,化身为一座可游、可感、可品、可思的沉浸式乡村生活美学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客流量比往年同期增加了三成以上,在文旅大考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秩序与从容:智慧管理破解“人海”难题
![]()
往昔节假日,拥堵与嘈杂曾是许多美丽乡村的“幸福烦恼”。今年的郝堂,率先在“秩序”上做足了文章。
智慧导流,畅通无阻。通过“智慧郝堂”系统,对景区客流进行精准预测和分时段管理,有效避免了入口处的“肠梗阻”。停车场有清晰的引导标识和接驳服务,游客从下车那一刻起,便感受到了从容。
动静分区,各得其所。 村子被巧妙地划分为“静享区”与“活力区”。图书馆保持着一贯的宁静,而村中心的半水街、八大匠工坊汇聚了节日的欢声笑语。这种分区管理,让寻找静谧的游客与喜爱热闹的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空间。
游客感言:“本以为会人挤人,没想到秩序这么好。一路清风拂面,看着稻田和荷塘,度假的感觉马上就来了。”——来自郑州的李女士分享道。
深度与沉浸:从“看风景”到“过生活”
![]()
郝堂的升级,核心在于将旅游从浅层的“观光”推向深度的“体验”。
民俗活化,节日氛围拉满。双节期间,郝堂将传统民俗“搬”到了游客身边,各种民俗演出每日上演,引得老少观众喝彩连连,更显地道风情。
手作体验,带走一份乡愁。多家工坊和农家小院推出了特色手作项目。游客可以在艺人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植物扎染、竹编、陶器制作。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段承载着温度与故事的记忆。
夜游郝堂,解锁梦幻新视角。夜幕降临,郝堂并未沉睡。君林蓝莓园灯光秀开启,看灯火璀璨,品一杯信阳毛尖,赏一轮天上明月,诗意盎然。
味蕾与风物:一场当地美食的盛宴
![]()
乡村旅行,味蕾的满足至关重要。郝堂在餐饮体验上,做到了“土”得有品质,“鲜”得有讲究。
“郝堂家宴”品牌化。多家精品农家乐联合推出了“双节特色家宴”,食材均取自本村当季。莲藕排骨汤、地锅馍、南湾鱼头、散养土鸡……一道道农家菜,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风物市集,把乡野带回家。半水街汇聚了郝堂及周边的特色风物:新挖的莲藕、新打的稻米、野生蜂蜜、手工红薯粉条,以及各种文创产品。这里不仅是购物地,更是了解郝堂物产和生活方式的窗口。
游客感言:“在‘荷塘月色’吃的那个地锅鸡,柴火灶炖的,味道简直绝了!我们还买了好多酱菜和蜂蜜准备送朋友,这比任何工业纪念品都有意义。”——来自武汉的王先生一家赞不绝口。
结语:郝堂的启示——美丽乡村的“留量”密码
![]()
这个双节,郝堂村的成功实践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不在于盲目扩张,而在于内涵的深化与体验的精细化。它通过智慧管理保障了游览的舒适度,通过文化赋能丰富了旅游的精神内核,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营造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当喧嚣的节日过去,留给郝堂的不仅是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是游客口中“还想再来”的真诚赞誉。郝堂,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证明,真正的“流量”密码,在于用心创造能够留住人心的“留量”。这座古村的每一次自我革新,都在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文旅篇章,写下生动而深刻的注脚。(通讯员 王素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