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这个被称作“人间天堂”的小岛国,如今又多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称号,“世界上唯一没有穷人的国家”。
别看马尔代夫整个国家加起来陆地面积还没北京一个区大,人均GDP却已经飙到了16800美元,成了南亚的“人均天花板”。
马尔代夫深知自己的“家底”薄,陆地小、人口少、自然灾害风险高,但它没有陷入“资源焦虑”,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小而美”的发展路径。
马尔代夫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所有旅游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环评,这对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区同样面临海平面上升风险的国家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资源利用需要精细化,“一岛一酒店”的模式虽然限制了开发量,但提升了单位产出的质量,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马尔代夫并没有把海岛卖掉,而是通过国家统一管理、企业租赁运营,牢牢把控了资源分配权,这种“公共资源私营运营”的模式,有效避免了外资垄断和本地收入外流。
国家要成为资源的“总设计师”,小国资源稀缺,不能任由市场自由博弈,政府主导规划,才能保障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收益要能“落地”,马尔代夫通过制度安排,把旅游红利转化为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普惠公共服务,提升了全民生活质量。
马尔代夫并没有贪多求全,而是死磕旅游主业,把一个行业做到极致,与此同时,它也在尝试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轻量化”转型,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结果呢?旅游业占GDP的三分之一,外汇收入的八成,全靠这些高端度假村撑着,到2023年,马尔代夫已经开发了170多个岛作为旅游度假村,“一岛一酒店”成了它的招牌。
在很多国家,旅游资源一火,跟着就来环境破坏、过度开发、社会分化,可马尔代夫偏不,它的操作是“先规划,后动工”,开发前必须经过专业团队的环境评估,禁止砍树、采珊瑚、乱填海。
环保是国家底线,不是贴贴标签这么简单,而且人家搞的是“低密度、高品质”的发展模式,建筑不许高,绿化率要高,客流量控制得也精细,每个岛都像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不搞千篇一律,也不搞“人海战术”。
说马尔代夫“没有穷人”,并不是说人人开游艇、住水屋,而是它通过旅游红利的精确分配,把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拉到了平均线上”。
政府不仅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还通过大量就业岗位,把普通人嵌进了整个旅游产业链里。
更重要的是,这些岗位基本都被本地人占据,不像一些地方,旅游赚的钱全进了外资口袋,老百姓看个热闹啥也没捞着。
而且,国家对于“外岛”的发展并不放任不管,每个被开发的度假岛,必须给周边本地居民带来基础设施升级,比如电力、淡水、网络等,这就让“穷人”没了生存土壤,生活质量自然也就上来了。
而且马尔代夫并不满足于靠旅游吃饭,马尔代夫的渔业历史悠久,是仅次于旅游业的重要经济支柱,尤其是金枪鱼捕捞和加工。
黄鳍金枪鱼和鲣鱼是主要的出口品种,远销欧洲、日本等地,使用环保的杆钓方式而非大型围网捕鱼,使其渔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可持续性优势。
渔业不仅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也为沿海岛屿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尽管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挑战,政府仍在推动冷链物流、现代化渔港和海鲜加工厂的建设,以提高产业附加值。
随着全球数字化趋势,马尔代夫也在推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远程教育、电子政务、旅游管理系统等领域。
为了保证国民素质和基本福利,马尔代夫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体系的投入,也在尝试将其发展为服务型产业:
吸引外国医务人员、教师来马工作,鼓励本地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以减少对外劳依赖。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比如过度依赖进口、抗风险能力弱、气候变化威胁大等,都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哪怕如此,马尔代夫的路径,依然值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参考。
你可以说马尔代夫是“用大海换来了高福利”,也可以说它是“靠旅游造了一个乌托邦”,但如果只看风景和数据,就错过了它真正的意义。
它的成功,不是因为有漂亮的海,而是因为它懂得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变成全社会共享的蛋糕,不是简单的“发钱养人”,而是通过制度设计,把每个普通人都拉进了国家的发展大局里。
马尔代夫的成功经验,为许多资源有限、地理孤立的小岛屿国家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可复制、但需因地制宜的“发展样本”。
而且马尔代夫没有被“当下的繁荣”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长期威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议题,谋求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双保险”。
“没有穷人的国家”或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说法,但马尔代夫的故事告诉我们:国家的体面,不在于GDP多高,而在于它是否让普通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一个海岛,能撑起一个国家;一套制度,能改写一代人的命运。
这才是马尔代夫真正值得被世界记住的地方。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