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宗馥莉悄然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董事等职务,并完成股东会、董事会审批;10月10日,集团召开董事会确认其辞职,任命许思敏为新任总经理,董事长职位暂缺。这一密集的人事变化引发市场与舆论持续关注。宗庆后说过:“娃哈哈不是哪一个股东的”,它属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们。宗庆后在一次《名人汇客厅》访谈节目中谈到,宗馥莉需要更多的学习中国商业思维和人情世故。最终,宗馥莉的失败验证了父亲的那句话。
一位已经在娃哈哈工作15年的内部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管理层变动基本都是知道的,肯定影响自身和周围团队的稳定性。宗馥莉接手后,我们的收入降低了,一些相关福利待遇也取消了”。对该内部员工来说,随着宗馥莉的辞职,团队如何调整还是个未知数,“但如果娃哈哈收归国资,我们大部分员工还是愿意留下来的”。
![]()
与此同时,围绕娃哈哈的国资合规审查、家族内部纠纷、商标使用与员工维权等议题相继进入公众视野。杭州市上城区国资专班介入审计,“娃哈哈”商标归属的讨论升温,部分退休员工提起诉讼。多重事件叠加之下,外界对企业后续走向的关注显著上升。
激进的权力交接
2024年8月正式接管集团后,宗馥莉开启了一场被外界解读为“去父化”的全面改革。她要求6000名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饮料集团,并取消员工持有的“干股”分红,这一举措引发了员工权益方面的争议。数十名员工提起诉讼,多达53名退休职工将宗馥莉和娃哈哈告上法庭,请求确认相关股权回购无效。
与此同时,她着手重整经销体系。不少老经销商的长期合约被终止,他们被要求改签至宏胜系子公司,销售渠道面临调整。这种改革力度引发渠道波动,部分地方业务出现混乱。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因商标授权纠纷停产,经销权被转移至宗馥莉控制的新公司后,原工厂另创品牌“沪小娃”。
宗馥莉以较快的节奏调整父亲时代的利益格局,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原有生态的复杂平衡,导致公司内部产生波动。她试图迅速树立个人权威,然而在方式选择上出现了偏差。
![]()
2012年1月12日,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携女儿宗馥莉参加2011世界风云浙商颁奖晚会。
宗庆后奉行家长制管理,通过人格魅力和利益共享维系员工和经销商的忠诚。而宗馥莉崇尚现代企业制度,倾向于以合同法则和绩效指标取代人情纽带。这一“刚性管理”在娃哈哈这样的传统企业中遇到了适应性问题。叔叔宗泽后指出侄女的问题:“她锋芒毕露,刚愎自用,还没修成德行艺业就急于发号施令,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刚则易折’。”
宗馥莉似乎低估了既得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反应。强势调整组织架构、边缘化部分元老,使她失去了一些支持,甚至引来内部不同声音。宗庆后堂弟宗伟未能配合宏胜系整合,另起炉灶推出“沪小娃”品牌;一些地方厂长和销售骨干因利益调整产生不满情绪,有退休高管公开表达异议。
在权力交接阶段,宗馥莉推进的激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父亲建立的利益平衡。她个人威信的建立遇到挑战,陷入了较为被动的局面。
触碰红线的商标博弈
宗馥莉执掌后不久,便试图对娃哈哈集团最核心的资产——“娃哈哈”商标进行调整。据披露,她计划将价值高达900亿元的“娃哈哈”商标划转至自己控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名下,以实现品牌控制权的调整。
此举触及了与国资相关的法律边界。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涉及商标等核心资产的处置需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而在娃哈哈现行股权架构下,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持股46%并握有一票否决权。2024年底,国资股东以公司章程和《公司法》第43条为依据,否决了宗馥莉授权宏胜系使用“娃哈哈”商标的提议。
随后,各方进入拉锯。宗馥莉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主张商标归集团自由使用,另一方面部署替代方案。今年9月流出的内部文件显示,宗馥莉已决定从2026年起弃用“娃哈哈”品牌,启用新品牌“娃小宗”,理由是为了“维护娃哈哈商标使用的合规性”。这一调整表明,在商标权博弈上宗馥莉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国资股东掌握着法律上的主动权,阻止了商标控制权的转移。
![]()
在商标调整受阻的同时,宗馥莉的另一系列资本运作也引发了关注。据媒体调查,宗馥莉将娃哈哈旗下浙江饮用水有限公司的桶装水销售权,转移给自己控制的杭州迅尔城通商贸有限公司。今年4月起,在未与原有经销商重新签约的情况下,宗馥莉要求经销商改向迅尔城通下订单,由后者发货开票,实质上完成了业务转移。
微妙的辞职时点
宗馥莉辞职时点的选择,与香港司法诉讼的关键进展有关。2025年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就宗庆后遗产信托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宗馥莉方面的上诉请求,维持冻结建浩公司约18亿美元资产的禁制令。法官认为,三名原告提交的手写指示、委托书等证据形成了完整链条,足以支撑其对信托资产的权利主张。
这一裁决对宗馥莉产生了显著影响。她不仅未能获得海外资产的控制权,相关资金来源也被阻断。香港法院冻结的18亿美元,据称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娃哈哈集团历年累积的境外利润分红。宗馥莉此前依靠较为充沛的现金流支持宏胜系发展,此时资金渠道受阻,处境变得被动。这起跨境诉讼的结果,让宗馥莉失去了通过法律途径改变局面的可能。既然资金层面出现困难,继续留在娃哈哈的条件受到影响。有分析认为,9月中旬宗馥莉提出辞职,与此资金方面的压力有一定关联。
![]()
2020年11月24日,宗馥莉在杭州出席一论坛活动。
此外,严学峰的短暂被查可能具有更深层的警示意义。事实上在宗馥莉宣布辞职的10月10日董事会上,除了任命新的总经理,集团并未推举新的董事长人选——这也被视为国资方面希望稳定权力结构,防止出现新的变动。严学峰事件反映出宗馥莉权力体系的脆弱性:在失去父亲支持后,她在集团内部面临较多阻力,个人影响力的建立遇到困难。
宗馥莉选择离开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商标归属争夺上已无法取得突破。娃哈哈商标因股权结构原因无法实现单方控制,宗馥莉被迫放弃使用这一品牌。9月中旬,宏胜系内部下发文件通知:自2026销售年度起,娃哈哈和宏胜系所有产品将更换为全新品牌“娃小宗”。
更为复杂的是,宗馥莉叔叔宗泽后推出“娃小智”品牌进行招商,号称配方与娃哈哈一模一样但定价更低,短时间签约经销商153家,与“娃小宗”形成竞争。一边是自己筹划的新品牌尚未推出便面临质疑,另一边是家族成员推出竞争品牌,这令宗馥莉处境复杂。当商标使用权无法获得,宗馥莉原本的发展规划受到制约,她留在娃哈哈集团内部的优势减弱。辞职,对此时的宗馥莉而言,可能是经过权衡后的选择。
宗馥莉擅长宏观规划,但在微观执行层面的把握有待提升。例如,她主张通过调整利益分配提升效率,这一思路本身有其合理性,但执行中对员工福利、经销商返点的调整力度较大,影响了激励机制的平稳过渡。一年多来,娃哈哈销售队伍出现人员波动,有报道指出不少销售人员因提成和补贴调整而离职,600多名业务员曾前往宏胜总部反映情况。经销商团队也出现不满声音,一些人反映任务设定和费用政策带来压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经销商流失,渠道稳定性受到影响。
宗馥莉在管理风格上较为强调规则和效率,但对中国商业环境中“人情”与“信义”的考量相对不足。宗庆后纵横商界数十年深谙此道,他以个人魅力和关怀凝聚了员工、经销商的认同,将他们视作事业伙伴。相较之下,宗馥莉更倾向于职业经理人式的管理方式,在与“共创者”的沟通协调上有改进空间。正如宗泽后所言:“她对中国文化了解太少……娃哈哈本质上国有企业占大头,你就是个职业经理人,就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这种文化认知的差异,可能导致宗馥莉对人心向背对企业稳定性的重要性估计不足。当管理者在凝聚人心和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短板时,即便有良好的初衷,也可能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家族传承的真谛
宗馥莉的辞职本质上反映了个人意愿与制度规则的碰撞。在国资监管、《公司法》和家族股权安排共同形成的框架下,任何涉及核心资产或治理结构的动议都需经过合规程序。此前,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已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介入协调宗庆后遗产分割及家族信托资产争议;该机制主要处理民事继承纠纷,虽然并未对娃哈哈集团或宏胜集团实施“入驻式”行政调查,但同样体现了制度层面对公司内部利益分配的纠偏与平衡。宗馥莉或许希望凭借继承人身份获得更大自主权,但娃哈哈已不再是初创阶段的家族企业,而是产权多元、受法律严格约束的现代公司,个人意志必须在公司治理和国资监管的框架内实现。
正如宗庆后所说:“娃哈哈不是哪一个股东的”,它属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们。宗庆后在一次《名人汇客厅》访谈节目中谈到,宗馥莉需要了解中国商业思维和人情世故,这句话道出了现代企业治理的本质——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不是建立在某个人的意志之上,而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的共识与协作之上。从娃哈哈近年的波动中我们看到,当传承者试图以个人意志重构企业秩序时,那些被忽视的声音、被打破的平衡、被削弱的纽带,最终都会以不同形式反噬回来。这或许是中国家族企业在代际交替中最需要警醒的一课:真正的掌控力不是来自对权力的独占,而是来自对规则的敬畏、对人心的体察,以及对共同利益的维护。
她三叔宗泽后就带着新品牌“娃小智”杀进战场,这摆明了要跟侄女的“娃小宗”硬碰硬啊。话说,这宗家内部的神仙打架,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宗泽后是谁?
其实他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亲三弟,也是娃哈哈早期的创始人之一,早年卖花粉口服液就很有一套,后来去了美国闯荡,现在手握不少公司。
![]()
图源:微博
宗馥莉更不用多说,刚从娃哈哈董事长位置上退下来,转头就靠自己的宏胜集团搞起了“娃小宗”。
大家都认为宗馥莉辞职后要专心搞“娃小宗”,没成想三叔直接来了个中场截胡。
10 月 10 号杭州那场招商会,宗泽后直接放大招:“娃小智”的配方和娃哈哈一模一样,但价格更便宜,而且做经销商零保证金,首次拿货 3 万就能合作,10 万还能拿区域独家代理。
![]()
图源:微博
好家伙,大招一放,当天就签了 153 家经销商。浙江、湖南、贵州等地快消品核心阵地都有覆盖,而且基本都是连锁超市和大流通客户。
反观宗馥莉的“娃小宗”,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她一门心思扑年轻人,首推的全是无糖茶、果味气泡水,包装弄成马卡龙色,定价 4 块钱想跟元气森林抢市场。可经销商不买账,有人推了一个月都没卖出多少。
更关键的是,“娃小宗”的合作门槛不低,还要经销商跟着改革老渠道,不少跟着宗庆后几十年的老经销商根本不愿意冒风险。
![]()
图源:微博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叔侄俩的打法简直是背道而驰。
宗馥莉想破旧立新,摆脱娃哈哈的传统标签,可偏偏绕不开“娃”字的情怀;宗泽后则干脆守旧打新,直接照搬 AD 钙奶、八宝粥这些经典品类,还加了低糖改良,包装用复古红蓝配色,精准抓 30-45 岁的老粉。
一个想赚年轻人的钱,一个想抢老顾客的单。
不过在小雷看来,这事儿没表面那么简单。宗泽后可不是临时起意,去年 11 月就悄悄运作了“宗师傅”品牌,现在推“娃小智”明显是早有预谋。
而且宗泽后今天还在朋友圈回应了侄女辞职,里面就有一句:“娃哈哈不是宗家的”。这话看似在讲道理,实则戳中了宗馥莉的软肋。娃哈哈 46% 股份是国资的,宗馥莉只占 29.4%,根本没法单独掌控商标使用权,这才被逼得另起炉灶搞“娃小宗”。
![]()
图源:微博
但话说回来,这叔侄俩这么闹,最受伤的可能还是“娃哈哈”这三个字。
本来娃哈哈这两年就有点力不从心,现在一下冒出两个“娃”字辈品牌,消费者该懵了,到底哪个是真的。之前“娃小宗”就让娃哈哈抖音店销量跌了不少,再加上“娃小智”搅局,几十年攒下的口碑怕是要被稀释没了。
小雷觉得这场家族内斗没有赢家,叔侄俩死磕,最后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宗泽后靠打价格战、卖情怀,顶多火一阵,没新花样迟早玩不转;宗馥莉想搞改革是好事,可一门心思抛开老传统,连自家招牌的根基都丢了。要是俩人能联手,一边用娃哈哈稳住老客户,一边推新牌子吸引年轻人,哪至于闹成现在这个地步。
“娃小智”刚和经销商签完合同,这边“娃小宗”还铆足了劲想拿下年轻市场。这叔侄俩的商战才刚拉开序幕,至于最后谁能笑到最后,或者会不会两败俱伤,咱们只能接着往下看了。
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在朋友圈表示:“好多朋友为宗馥莉第二次辞去娃哈哈集团的职务来问我。第一次辞的时候我在朋友圈发了下面这样一段话:昨天宗馥莉全网霸屏,很多人到我这里求证真假。我给他们基本答复:是件好事。她最大的问题是:接班娃哈哈不应该考虑如何做大规模,如何赚钱,如何大刀阔斧改变现状。她首先要考虑是如何做好事,做慈善。让所有人都认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也可以发现很多人才,自然而然让大多数人认可你的接班。她却反其道而行之,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应了古语:刚易折。第二,娃哈哈从本质上讲国家是大股东,当然是国家说了算,如果全是你自己的股份,当然你可以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国有企业你就是个职业经理人,你就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对于现在宗馥莉第二次辞职,宗泽后表示:“上一次她辞职,我说过上面这段话,那时她听进去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尽管网友或者水军把我骂翻天,但事实上都是这些人害了她,使她越走越远,已经无法回头了。不得不说在我们宗家下一代里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了解太少,过去说要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还是欠缺了一些。德也没修成,艺也没学成如何能承担大任?最后我要说一句: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宗家只是和许许多多娃哈哈的员工,许许多多的消费者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娃哈哈是陪随80、90后成长的一代饮品品牌。我相信80、90后以及他们的子女都会怀念娃哈哈曾经带给他们快乐。”
今年7月,宗馥莉陷入信托纠纷时,记者曾联系上宗泽后,宗泽后对记者独家表示:“我觉得我没必要再说了,越说越多,将无休止。本来就与她们两方没什么联系,好坏跟我也没什么关系,作为老娃哈哈人看她们在糟蹋这块牌子,忍不住说了几句,结果给大家添了纷扰,到此为止。”
“娃小宗”已开通微博号,粉丝仅几百人
首款无糖茶定价4元
据媒体报道,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宗馥莉此次辞职,是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宗馥莉决定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
宗馥莉推出“娃小宗”,宏胜饮料集团已开通微博账号,截至发稿其粉丝数仅400余人。
![]()
“娃小宗”推出首款凝香乌龙无糖茶,定价为4元,与传统娃哈哈包装形成鲜明隔离。
![]()
大家觉得这俩“娃”字辈品牌,谁能更受欢迎?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