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话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人的脾性如何,往往看的就是一个“控”字。
真正的厉害,不是能征服多少外在的东西,而是能管住自己内心。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考验我们的定力。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
1、控制情绪不伤身
《黄帝内经》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人的情绪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
情绪一旦上头,最先伤到的就是自己的五脏六腑。
情绪得不到控制,人就会变得不清醒,做出错误的决定,说出伤人的话。
非但自己落个身心不适,还把身边人推得越来越远。
《三国志》中,诸葛亮为激司马懿出战,派人送去女装,嘲笑他像妇人一样胆小。
这对一个三军统帅来说,是极大的羞辱。
司马懿心里当然也生气,但他并没有冲动。
他反而欣然接受了这套衣服,笑着款待了来使,并向使者打听诸葛亮的饮食作息。
使者说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吃饭吃得很少。
司马懿听后,不怒反喜,他判断诸葛亮食少事多,必定活不长久。
结果正如他所料,诸葛亮不久便病逝于五丈原。
最后,司马懿用强大的自制力,控制住了被羞辱的愤怒,换来了胜利。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制怒者从容,纵怒者后悔。”
生活中,遇到事情,先别急着上火。
缓一缓,让情绪平复下来,再去做决定。
气大伤身为其一,带着情绪做决定往往适得其反。
把心放宽,把气理顺,身体无恙,日子才能过得安稳顺遂。
![]()
2、控制言行不越界
俗话说:“言多必失,行多必过。”
话到嘴边要留半分,事到临头三思再行。
人与人之间,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一次次言语的伤害和行为的越界。
懂得分寸,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是高级的智慧。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张秀才和余秀才是同窗好友,感情深厚。
一日,张秀才见余秀才的妻子与一男子在街上交谈,便想跟余秀才开个玩笑,于是写信告知余秀才,称其妻子行为不检点。
他本以为好友能看出这是玩笑话,未料余秀才生性多疑,竟信以为真,顿时怒火中烧。
余秀才回到家,未作任何调查,便对妻子大打出手。
盛怒之下,他重伤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不久后自己也精神失常。
张秀才听闻此事,立即赶到余家,将余家上下送往医馆。
他自知理亏,散尽家财为余家寻遍名医,却始终心存愧疚。
《礼记》有言:“谨于言而慎于行。”
生活中,想要不招惹麻烦,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行。
不知道的事,不胡乱评价;不清楚的底细,不随意插手。
守住做人的边界,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言行稳了,人生的路也就稳了。
![]()
3、控制欲望不沉迷
《韩非子》有言:“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人的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看到好的还想要更好的,有了还想要更多,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世间美好的东西很多,但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
懂得取舍,知道适可而止,才最为明智。
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于右任先生,一生都践行着淡泊简朴的生活。
他身居高位,却生活得如同一个普通的布衣老者。
于老家中,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满屋的书籍和简单的家具。
他常年穿一件布袍,脚蹬布鞋,饮食也非常简单,常常就是一粥一菜。
于老对自己的欲望十分限制,对家人也是如此。
他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或家人谋取任何私利。
身居高位的于右任先生并非没有能力享受更好的生活,而是他主动选择了节制。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书法艺术、教育事业和为国家效力之中。
最终于老享年85岁,一生成就无数。
古语有言:“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做人最大的灾难,便是让欲望操控了自己,变成了它的奴隶。
人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欲望,才能增加一些实实在在的快乐。
把自己的心守好了,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安宁。
《格言联璧》有言:"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除了自我强大之外,再没有能超越别人的方法了。
真正的强大,不过是内敛于心的这份控制力。
能管住自己的情绪,身体就少受一份罪;
能管住自己的言行,生活就少惹一份祸;
能管住自己的欲望,人生就多添一份福。
修炼一生,最终修的不过是一个"我"字。
控制自己,才是此生最硬的实力,也是最深的福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