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之后,为了能够以有限人口有效控制偌大的中国,便将全体满洲人(后包括部分蒙古和汉军旗人)分为两批。
一批驻守北京,是为禁旅八旗,保卫京城和皇帝,并作为战略预备队使用,另一批则派驻全国各要害地方,是为驻防八旗。
驻防地点的选择颇有讲究,要么是战略要地,要么是经济重镇,要么是边疆地区。
![]()
十四驻防将军分别为:
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绥远将军、伊犁将军、江宁将军、福州将军、杭州将军、荆州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成都将军、广州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
驻防将军绝非虚职,是旗兵的最高长官,以西安将军为例,不仅统帅五千八旗兵,还控制着整个西北的军事布防。广州将军则兼具海防重任,是清廷在南方最高军事代表。
这些将军地位崇高,与总督、巡抚互不统属。将军实权虽然不及总督,但地位高于总督,这种巧妙制衡防止了地方权力过度集中。
驻防将军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创期(顺治朝):清军入关后,首先在西安、江宁等要地设防,初具雏形。
完善期(康熙—乾隆):历经三朝经营,形成覆盖全国的十四驻防体系。
衰落期(道光以后):随着八旗战斗力下降,驻防制度逐渐僵化。到太平天国时期,许多驻防城只能龟缩防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